医影在线
标题: CT2631 咽旁间隙病变 [打印本页]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4 18:41
标题: CT2631 咽旁间隙病变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 ... mp;amp;toread=1#tpc
男,40岁,体检发现右侧咽部肿块,患者未诉有明显不适.
(有病理结果)












作者: 东北 时间: 2006-1-24 19:26
神经鞘瘤
作者: ygdygd123a 时间: 2006-1-24 21:15
1,神经源性肿瘤.2,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24 21:58
标题: [原创]
支持神经源性肿瘤
男,40岁,体检发现右侧咽部肿块,患者未诉有明显不适.
① 右侧颈部稍低密度肿块,内部密度均匀,边界清晰;②最大层面示前内侧与环咽肌间有低密度线影相隔,与翼内肌及头长肌、颈长肌界限不清;咽旁间晰内移;③颈动、静脉可能为同向移位(由上部层面推测)。
考虑:起源于交感神经的神经源性肿瘤。
[本贴已被 wawaquan 于 2006-1-24 18:09:23 修改过]
作者: wangjing81750 时间: 2006-1-24 22:04
支持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 lingch 时间: 2006-1-24 22:54
支持神经原性肿瘤
作者: 老林 时间: 2006-1-24 23:54
有增强吗
作者: jiajie 时间: 2006-1-25 00:09
标题: 1
男,40岁,体检发现右侧咽部肿块,患者未诉有明显不适.
右侧咽旁间隙内可见一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完整光滑,咽旁间隙受压变小,并向后、内侧移位,咽内侧壁内陷、咽腔变窄。
诊断:定位咽旁间隙内,定性良性,考虑神经纤维瘤。
1)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完整光滑,无坏死,上下径较长,周围无浸润,无骨破坏,无淋巴结肿大支持良性。 2)临床症状不明显。
鼻咽癌,边缘不清,咽壁增厚,多有骨质破坏。
疑问病灶向下应该还有4cm延伸未上传图片,有增强更好。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1-24 16:10:08 修改过]
作者: 实习生 时间: 2006-1-25 00:40
与腮腺关系密切,考虑腮腺混合瘤
作者: 实话实说 时间: 2006-1-25 00:44
支持神经原性肿瘤
作者: xrg 时间: 2006-1-25 02:49
支持8楼的分析,肿块来源与咽旁间隙内结构或周围结构有关.
作者: zjjym2002 时间: 2006-1-25 06:18
考虑神经原性肿瘤,不除外腮腺深叶肿瘤
作者: 国王 时间: 2006-1-25 06:47
考虑神经原性肿瘤,混合瘤
作者: jiangjing 时间: 2006-1-25 07:29
定位咽旁间隙。咽旁间隙病变有[神经鞘瘤,淋巴瘤,小延腺肿瘤,鳃裂囊肿,肌质母细胞瘤]本例首先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5 17:43
本例没有做增强扫描.在我院做完检查后就去上级医院了.
作者: 影像同路人 时间: 2006-1-25 19:07
常规考虑,神经源性肿瘤,表现也比较支持.做增强更好.
作者: huangaiying1 时间: 2006-1-25 19:14
右侧咽旁间隙内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咽旁间隙向前外移位,压迫茎突轻度向后移位,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应该有分离移位,考虑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作者: chinaboy_006 时间: 2006-1-25 21:00
右咽旁间隙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界完整,境界清,对周围只是推挤,未见侵犯,定性为良性肿物,患者未诉有明显不适,考虑来源于神经源性的肿瘤。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5 23:43
标题: 回复:ct2631 咽旁间隙病变
ct平扫显示右侧咽旁间隙内有一等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其周围脂肪间隙清楚,肿块内未见钙化事出血灶,周围骨质无破坏。
ct诊断:右侧咽旁间隙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1、小涎腺多形性腺瘤;2神经鞘瘤
患者后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经病病理证实为:右侧小涎腺多形性腺瘤

作者: 向医生 时间: 2006-1-25 23:57
标题: [推荐]回复:ct2631 咽旁间隙病变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
小涎腺系指人体内除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涎腺外的其它涎腺。据统计人体内约有500-700个左右个小涎腺。小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 半数以上发生于腭部。肿瘤一般位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 而不发生于中线及硬腭前部,因此处不含腭腺。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
1、临床与病理
小涎腺肿瘤最常发生于腭部, 文献报道腭部肿瘤50%为小涎腺肿瘤。其病理类型与大涎腺相同,多形性腺瘤为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余部位有报告依次为颊、舌、舌根、上唇、磨牙后腺及下唇等部位。腭部者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处。临床上小涎腺多形性腺瘤多表现为半圆形、卵圆形或结节状无痛性肿块,粘膜表面光滑,多为偶然发现。病灶大者可呈分叶状,多有厚度不等的纤
维组织包膜,与周围组织易于分离。解剖面多为实性, 体积较大者可见囊变区。涎腺多形性腺瘤又称为良性混合瘤, 组织学成分包括上皮、肌上皮和数量不一的黏液样、软骨样、纤维样和血管样间质,可有散在钙化。
2、ct表现分析
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密度与邻近肌肉密度相近ct 值约20-50hu,内部密度均匀或有更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或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可有强化改,ct 值上升20-40hu。发生于腭部者,由于硬腭部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较薄, 该区肿瘤常造成邻近骨质的压迫吸收,甚至可穿破硬腭侵入鼻腔。发生于其它部位者,如咽旁间隙,其鉴别诊断较困难。文献报道咽旁间隙主要组织成分为神经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组织以及异位的小涎腺等。笔者认为发生于咽旁间隙的小涎腺多形性腺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神经源性肿瘤多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淋巴组织肿瘤多为转移性,可发现其它部位的原发灶。脂肪组织肿瘤的ct表现有较大的特异性。另一点咽旁间隙小涎腺多形性腺瘤需与腮腺深叶肿瘤鉴别。对于区分腮腺深叶肿瘤及咽旁间隙原发肿瘤ct具有较大价值。咽旁间隙所形成的透明带是鉴别腮腺深叶肿瘤和咽旁间隙原发肿瘤的标志。当肿瘤来自腮腺深叶时, 透明带位于肿瘤与咽缩肌之间,而肿瘤与腮腺无透明带存在。当肿瘤来自咽旁组织时, 透明带位于肿瘤与腮腺深叶之间,而肿瘤与咽缩肌之间无透明带存在。
综上所述,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根据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以及其ct表现,多可以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本贴已被 lkc8963 于 2006-1-25 18:14:24 修改过]
作者: ysxyy 时间: 2006-1-26 03:40
是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没见过。
作者: wangjing81750 时间: 2006-1-26 03:49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真的没见过啊。
作者: zhuxinli 时间: 2006-1-26 05:47
没见过
作者: wawaquan 时间: 2006-1-27 08:20
收到,谢谢。
作者: 影像同路人 时间: 2006-1-29 20:15
真的需要和神经源性肿瘤好好鉴别一下,请指教。
作者: drzhang8888 时间: 2006-8-24 07:11
收获颇多!
作者: 贺金平 时间: 2006-9-17 10:28
有没有腺体的良性肿瘤可能?
作者: tzw136 时间: 2006-9-17 18:16
\"对于区分腮腺深叶肿瘤及咽旁间隙原发肿瘤ct具有较大价值。咽旁间隙所形成的透明带是鉴别腮腺深叶肿瘤和咽旁间隙原发肿瘤的标志。当肿瘤来自腮腺深叶时, 透明带位于肿瘤与咽缩肌之间,而肿瘤与腮腺无透明带存在。当肿瘤来自咽旁组织时, 透明带位于肿瘤与腮腺深叶之间,而肿瘤与咽缩肌之间无透明带存在。\"
向老师有这方面的图片吗,让我们看看.谢谢.
作者: 守望可可 时间: 2006-9-18 19:31
感谢向老师的好病例,学习并收藏了!
作者: chenqiong 时间: 2006-9-18 19:59
收到,经典!
作者: 吴医师 时间: 2010-2-3 19:05
感谢向老师的好病例,学习了
作者: xywx 时间: 2012-9-9 14:22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学习
作者: 草上飞. 时间: 2012-9-9 16:43
先谢了,学习
| 欢迎光临 医影在线 (http://bbs.radid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