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9957|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NEW0040:教学——图象后处理技术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27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象后处理技术
           1.二维图象后处理:
           ①多平面重建(mpr)
          mpr是从原始的横轴位图象经后处理获得人体组织器官任意的冠状、矢状、横轴、和斜面的二维图象处理方法,与mr图象十分相近,显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尤其在判断颅底、颈部、肺门、纵隔、腹部、盆腔及大血管等解剖结构和器处理官的病变性质、侵及范围、毗邻关系有着明显优势。




    ② 曲面重建(cpr):是mpr的一种特殊方法,适合于人体一些曲面结构器官的显示,如:颌骨、迂曲的血管、支气管等。曲面重建图象的客观性颌准确性和操作者点画线的精确性有很密切的关系。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4-6-28 10:18:4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6-28 03:58 | 只看该作者
漂亮,我不会[emb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6-28 05:34 | 只看该作者
机器不行.羡慕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6-28 05:54 | 只看该作者
做mpr、cpr主要是机器。
机器有这功能,你几乎不可能不会。
要做好,机器因素以外当然操作人员水平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6-28 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图象后处理技术1

以下是引用zyx_jmh在2004-6-27 21:54:16的发言:[br]做mpr、cpr主要是机器。[br]机器有这功能,你几乎不可能不会。[br]要做好,机器因素以外当然操作人员水平至关重要。

        


                        说得很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6-28 05: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很想和您交流多层螺旋ct后处理方面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6-28 06: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用的单排机,做二维重组总是模模糊糊的,怎么回事?如果10mm层厚,是否要先薄建后再重组呢?如果需要薄建,最佳层间隔又应是多少?请各位老师帮忙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6-28 23:55 | 只看该作者
唉,单排就别作了,10mm扫出来没办法看,一层一层的像台阶一样,如果用3mm扫下来,一个肺部要近100层,那个医院会舍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6-29 0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3d040:教学——图象后处理技术1

以下是引用zyx_jmh在2004-6-27 21:54:16的发言:[br]做mpr、cpr主要是机器。[br]机器有这功能,你几乎不可能不会。[br]要做好,机器因素以外当然操作人员水平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6-29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3d040:教学——图象后处理技术1

(续前)
c)计算容积重建(cvr)cvr是mpr的另一种特殊方式。它是通过适当增加冠状、矢状、横轴面和斜面图像的层厚,以求能够较完整地显示与该平面平行走行的组织器官结构的形态,如:血管、支气管等(图1-8,)同时也可以增加图像的信噪比。



      采集数据要求:1)摆正体位;2)头颈部器官和骨骼采集层厚≤ 1.0mm/每层,胸腹部器官采集层厚≤ 3.0mm/每层,重叠50%重建;3)重建函数选用fc 10(软组织)/fc30(骨骼);4)对手、脚掌骨及关节等部位在确保扫描范围足够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视野放大扫描;5)胸锁关节、肩关节及髋关节等部位重建图像时须选用rasp以除去伪影干扰。
     二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要点:1)适当调整窗宽、窗位;2)小间隔(<2mm)生成轴位预览图像以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3)针对已确定的病变范围调整间隔、层厚和图像帧数生成mpr图像;4)如病人
体位不正,须用斜面重建方式进行调整以获得对称图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