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起,在北京的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门槛将进一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另外,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
医生多点执业,具有均衡资源、提高福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多重作用,对于医生个体价值的发挥,实行市场重组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加上“黑着干”的事实存在,从规范多点执业秩序来说,都表明改革趋势已无可阻挡,实现医生多点执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已成当务之急。
但是各地已经开展的多种形式试点,基本都处于“叫好不叫好座”的尴尬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时下的制度安排未能打破医生和医院的人身依附关系,公立医院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和竞争需要,想方设法对医生多点执业的申请进行限制。而且,医疗风险和纠纷难以确立主体,且可能会影响注册医院的医疗质量等问题,都还需要通盘考虑。
医生的流动和多点执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要保证其全面放开得到执行和落实,相应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比如,如何合理重构医生、医院之间的利益关联,如何确立不同执业状态下的风险,如何防止多点执业带来的管理难题,必须从“放易行难”的困局中破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