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2485|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部位] [讨论]骨密度增高(参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9 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开题:请大家列举骨密度增高的疾病,最好说明特点并有图像。
我觉得这样开题对大家交流有益!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6-11 8:39:01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1 03:37 | 只看该作者

骨密度增高

骨密度增高见于下列情况:
(1)骨硬化性增生:骨硬化增生是骨量增多的结果。它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可见于许多疾病。局部性骨硬化增生见于慢性炎症恶性骨肿瘤等。普遍性骨硬化见于石骨症肾性骨硬化氟骨症等。x线表现为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骨干变粗、骨髓腔变窄或消失,骨小梁消失呈致密的影像。骨肉瘤中出现的肿瘤骨虽然显示骨增生硬化,但它不是机体的代偿反应,而是肿瘤组织的一部分。
(2)骨压缩:骨压缩使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加,因而骨密度增高。骨压缩最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此外亦见于骨缺血坏死中,后者密度增高的影像多不均匀。
(3)骨内钙化:骨内病变组织如肿瘤、炎症组织。骨髓病变和缺血性疾病均可引起骨内钙化,表现为密度较高且无结构的颗粒状影像。
(4)骨内异常矿物质沉积铅、磷和铋等进入人体大部沉积于骨内,于生长期主要沉积在生长较快的干骺端部分,表现为密度增高的横带。于成年人则不易显示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2-5 17:26:27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 17:00 | 只看该作者

石骨症

又称大理石骨、原发性脆性骨硬化、硬化性增生性骨病和粉笔样骨。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之特征为钙化的软骨持久存在,引起广泛的骨质硬化,重者事关大局髓腔封闭,造成严重贫血。本病常为家族性,绝大多数病例为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可分为良性型和恶性型。
良性型:多见于成年人,通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因自发性骨折或体格检查时被发现。偶有肝脾肿大和视听障碍。当骨硬化增生引起茎乳孔缩窄时,可出现面瘫。贫血见于半数良性型患者。
恶性型:主要见于婴幼儿,特点为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腺病,脑积水和自发性骨折。由于颅底畸形可出现颅神经压迫症状,常有失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减低。病程进展快,常因严重贫血、脑积水和反复感染等原因早期死亡。少数可生存至儿童期。患儿生长迟缓,智力和性发育不良,常伴发佝偻病、龋齿和骨髓炎。
x线表现
突出的改变为泛发性骨硬化,骨呈无结构的密度增高,骨小梁影像消失,可累及全身或大部骨骼,呈双侧对称性分布,髂骨常最先受累,长骨次之,指骨和颅骨受累较轻,下颌骨很少受累。
骨盆:除显示一致密性骨密度增高外,典型的改变为髂骨翼上出现浓淡交替的同心环影,有时尚可见与髂骨嵴垂直走行的密度增高条纹。

病例一

以下是一名患者图片叫莹莹


病例二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542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2-5 17:31:4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2-6 01:34 | 只看该作者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本病亦称骨纤维结构不良,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骨病,骨的改变原因为骨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所致。一般认为本病可能因成骨的间叶组织发育失常所致,也有人提出本病可能与外伤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有关。
临床表现
男女发病率相等,病起于儿童时期,进展缓慢,多无明显症状,故常于成人期发现。病变可为单骨性或多骨性,有累及一侧骨骼的趋势。可出现局部肿胀,特别是软组织较表浅的骨骼,如胫骨锁骨等。本病常伴发病理性骨折,多骨型约40%发生骨折。
多骨型者可并发性早熟和皮肤色素沉着。本病可伴发骨肉瘤。
x线表现
由于骨髓腔及松质骨中纤维组织增生,自内向外压迫骨皮质,使骨皮质变薄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膨大。病变区透过度加大,并有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其中可见不规则之斑点状及索条状影像,形状如树皮称为树皮征。本病常并发骨折,骨折后可出现骨膜反应,愈合迅速,但往往引起畸形。病变可起自骨膜下,自外向内侵犯骨皮质,但不发生骨膨大。颅骨之病变表现典型,颅盖骨出现囊状透亮区,常绕以硬化缘。起于额骨基底部位者多均匀致密,且增厚变形。蝶骨、筛骨及颌骨亦常受累,常呈骨瘤样表现。额骨基底部之病变可致副鼻窦消失和眼眶变形,临床上常发生眼球突出和骨性狮面。
鉴别诊断
颅盖骨之病变宜同畸形性骨炎鉴别,蝶骨翼之病变应与脑膜瘤鉴别。鉴别要点是本病为局限性,骨致密均匀,并有囊状透亮区,病变与正常骨无明确界限,而畸形性骨炎病变多较广泛,颅壁呈普遍均匀的增厚。蝶骨嵴脑膜瘤骨增生更为局限,变形较轻,且常伴有颅内压增高改变。

病例一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347

病例二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350

病例三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1567&page=1

病例四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1729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2-5 19:51:57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2-6 02:18 | 只看该作者

骨斑症

本病为一种罕见的家族性骨病,亦称播散性致密性骨斑症、班驳状脆骨病、周身性脆性骨硬化症。发病原因不明。
x线表现
本病特点为骨海绵质内出现多发的椭圆形或梭形硬化灶,其长轴与骨的长轴平行,致密灶的大小不等,可自2mm至2cm,有时致密灶之中心可出现透亮区。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骨,但于颅骨、肋骨、椎体和下颌骨则少见。长骨的病变位于干骺端和骨骺,并可延至骨干中段。肩胛骨和髂骨上的病变有自肩胛盂和髋臼向周围弥散的趋势。于骨骼生长停止后病变的形态不再改变。在儿童中病变可消退或再现,这种改变有时也见于成人。本病可并发蜡泪样骨病和纹状骨病。
抄自 廉宗澄 主编 《x线诊断学基本功》

病例一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57

病例二
http://www.cnbjs.com/xueshu/zazhi/guke/2001-6/%b9%c7%b0%df.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2-6 03:19 | 只看该作者

成骨性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三类。
成骨性转移常见于前列腺癌、胃肠道粘液腺癌、乳腺癌和鼻咽癌。骨密度增高是肿瘤细胞或其代谢产物刺激成骨细胞而致,亦可能为宿主对病变的反应。
成骨性转移,由于骨小梁增粗增厚,小的髓腔病变呈局部密度增高,病变中心的咕小梁常融合而不能分辨。成骨性转移灶边缘常模糊。骨皮质可由于内生或外生性新骨形成而增厚。偶见骨骼增大变形,有如paget`s病。由于转移瘤而产生的骨膜反应和新骨形成应与肺源性骨关节病的骨膜反应相区别。
抄自 王云钊 曹来宾 主编 《骨放射诊断学》

病例一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348

病例二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3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2-6 03:27 | 只看该作者

地中海性贫血(thalassemias)

又称成红细胞性贫血或库力氏(cooley)贫血,最多见于地中海区,国内多见于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婴儿期,分重型和轻型两种,前者很少能活到少年期。患者的面容与伸舌样痴呆相似,肝脾均肿大,常使腹部隆凸。较大儿童可有明显的心脏扩大,且逐渐加重。生长落后,体型矮小。第二性征发育落后。轻型者可见于成人,除易疲劳外.症状很少。血液学的重要改变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周围血出现大量靶形红细胞,白细胞升高,网状细胞升高,血清胆红质升高红细胞脆性降低,粪内粪胆元明显升高。
    【x线表现]骨的改变因红骨髓增生引起。基本的改变为骨髓腔增宽,骨皮质由于受压而萎缩变薄,骨小梁部分吸收,残留之骨小梁粗糙,骨塑形障碍。骨的改变通常在一岁末才显著,但可在6个月之前显示。重症者x线表现比较特殊。早期改变发生在手足小骨。
      长骨之改变,系由于红骨髓增生,使骨髓腔增宽,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或消失,骨之透过度增加。残留之骨小梁粗糙。由于骨塑形障碍,长骨骨端与骨干交界之正常凹陷变得凸起,掌骨可异常增宽。于儿童末期由于红骨髓之生理活动消失,长骨变化随之消退,或出现骨皮质增厚,显示骨硬化现象。但颅骨等之变化却更为明显。
        颅盖骨,特别是额骨及顶骨板障增宽,外板变薄向外膨起,使颅壁局部增厚。有时外板边界不清,可见放射状骨针,其走行与内板垂直并延展于头皮软组织中。此种改变在球形红细胞贫血中少见。由于额骨、面骨和颞骨发生膨大,使副鼻窦和乳突气化不良,但筛窦不受影响。上下颌骨可以膨大,上颌骨膨大可使眼眶侧方移位。
      脊椎,颅骨和骨盆之红骨髓终生活跃,故在成年初期当四肢长骨之改变消退后,这些部位表现反而变得显著,脊椎之改变包括骨疏松、骨小梁粗糙和椎体上下缘不规则;多见于下胸椎,这种变形是由于椎体在生长期骨化中部缺血所致。
    重症地中海贫血的髓外造血,可于后纵隔,尤其近肋骨——脊柱角处有肿瘤样肿块,有时在肋骨前端也出现类似的肿块影。多数学者认为此等肿块影的形成是由于椎骨或肋骨的骨髓增生超出骨骼向周围蔓延所致。这种征象为长期患病的征象。

病例一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58
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59

病例二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2416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5-2-5 19:42:4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2-6 03:46 | 只看该作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是一种特发性、自限性疾病。特点是软组织肿胀,其下方骨皮子增厚和病儿高度烦燥。
病理表现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骨膜水肿增厚,与邻近的筋膜、肌肉和肌腱分界不清。亚急性期骨膜组织结构重新恢复,并有骨膜下新骨形成,骨皮质增厚。晚期增厚骨皮质由内至外逐渐吸收变薄,骨髓腔扩大,最后塑形,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有明显的年龄限制,一般均在3-6月以内,症状轻重不等,以烦躁哭闹为主,可伴低热、抽风,局部症状表现为颜面部、肢体或躯干局限性软组织肿胀,发硬有触痛,但皮肤无红热,患肢活动减少,呈假性瘫痪状。少数出现贫血,多有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本病治愈时间长短不一,可以反复或出现新病变,一般经数周或数月内恢复正常。少数病人可延至数年,称之为慢性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可以遗留肢体畸形,运动障碍。
x线主要征象
(1)病变部位之深部软组织肿胀、增厚、致密。
(2)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于肿胀软组织下方,骨皮质外侧出现骨膜增生影,继之层状增厚,最后于骨皮质相融合而致骨皮质增厚,致密硬化。
a、发生于管状骨时,在骨干周围可出现层层增厚的骨膜下新生骨影,有的如管状包围骨干,边缘可以部规则呈波浪状,但不累及骨骺和骨骺端,骨髓腔狭窄或因新生骨质的硬化而显示不清。
b、肩胛骨、髂骨周缘大量骨皮质增生而使整块骨致密硬化、肥大,外形不规则,下颌骨因大量骨皮质增生、致密失去原有的形态。
c、肋骨多为层状骨膜增生,并可伴发胸膜病变。
(3)病程较长病例,增厚骨皮质由内缘开始吸收而使髓腔增宽,骨干扩张,相邻骨干间(肋骨及前臂骨)有骨桥相连。最后可以恢复正常。
(4)个别病例出现颅骨皮质增生或局部骨质吸收缺损征象。
鉴别诊断
(1)婴儿骨髓炎:有急性感染临床过程,局部软组织有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四肢长骨单发生的本病常易误诊。随访观察很重要。
(2)坏血病: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x线表现骨膜下血肿钙化,包围整个骨干和干骺端呈包壳状,干骺端特有的坏血病征,骨骺“指环征”。
(3)维生素a中毒:本病的一些症状和x线征象与婴儿骨皮质增生症有相似之处,而本病有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a的历史。
(4)外伤。小婴儿多见于产伤,由于肌肉损伤出血、肿胀,2-3周后逐渐钙化及骨化。

病例一
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23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2-12 0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讨论]骨密度增高(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6-12 17: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论坛的老师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