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784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检查技术(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1 0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胸部ct检查技术

(一)平扫
1.一般扫描 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 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 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 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主要正常表现:(1)从呼气开始到结束,肺野范围逐渐缩小而密度呈均匀增高,吸气相则相反;(2)ct值改变:深吸气和深呼气之间全肺ct值相差150-300hu,平均约200hu。若在用力呼气后其ct值增加小于100hu,则提示有空气潴留。
主要适应症:动态ct扫描能区分正常肺和空气潴留区,反映肺局部区域(肺叶、段、亚段,甚或肺小叶)的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价值,也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及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但该方法在空气潴留、肺气肿和伴有气道阻塞疾病的诊断上有混淆和争论。
4.窗宽和窗位 常规采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平扫时肺窗的窗宽为700-1000,窗位-600- -800;纵隔软组织窗的窗宽250-400,窗位30-50。观察骨骼用骨窗,窗宽1000-2000,窗位400-600。

(二) 增强扫描
肺部病变ct检查只有部分病人需增强扫描。主要适用于下列情况:(1)血管畸形或血管性病变;(2)明确肺或纵隔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受侵害的程度;(3)鉴别肺门或变异的纵隔血管与肿大淋巴结;(4)区分纵隔淋巴结结核与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肿大;(5)鉴别肺内孤立性病变,如结核病与肺癌等;(6)纵隔内缺少脂肪对比的病人,为观察纵隔内有无病变时需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采用60%的碘造影剂60-100ml,经内侧肘前浅静脉注入,通常采用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扫描方向自头侧向足侧,于注射完毕或注药同时开始动态扫描或螺旋ct体积扫描。为观察局部病灶的增强特点,可选择一个有重要价值的层面连续动态扫描。
(三) 螺旋ct扫描
螺旋ct扫描是一种ct球管连续旋转同时连续进床的体积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肺扫描。既无呼吸运动伪影,又不发生层面间漏扫。costello等报道一组40例常规ct与螺旋ct的比较研究结果,二者均发现的肺结节病灶为254个,仅螺旋ct能显示的有22个。螺旋ct还更有利于结节病灶形态结构细节的显示。由于螺旋ct缩短了扫描时间,增强扫描可减少造影剂用量,能获得比常规ct使用大剂量造影剂相似或更佳的增强效果。螺旋ct对肺结节病灶特别是微小结节病灶、气管和支气管病变、血管性病变等的诊断,具有比常规ct更高的价值。检查方法:在选定的范围内行体积扫描,通常层厚8-10mm,每秒进床8-10mm一般用层厚8-10mm,将原始数据重建为横断位图象。为更细致的观察肺结节病变或支气管,还可采用层厚5mm,进床每秒5mm,甚至进床每秒可仅1mm,以利于对小结节进行密度测量。增强扫描时,为达到减少造影剂用量,并使肺动脉、肺静脉及主动脉显影优良,采用双相注射法,即用造影剂60ml,注射速度为每秒2ml,注完20ml后用每秒1ml维持,注射开始20秒后进行体积扫描。此外,将螺旋ct体积扫描获得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进行后处理,可重建气管、

支气管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即(支)气管ct仿内镜成像。它可显示肿瘤性气道狭窄、扭曲、扩张等,对纤维支气管镜术前计划考虑或治疗,纤维内镜教学训练有帮助。ct仿内镜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0-12 15:46 | 只看该作者
[emb6][emb7][emb20][emb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0-16 03:57 | 只看该作者
[emb7][emb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1-25 04: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对我刚毕业的很有帮助,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30 19: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5-19 00:3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14 0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检查技术(三)

你好,你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8-15 04:2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8-28 06:0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问一下骨算法和普通算法有什么区别阿?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9-2 05:2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