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3892|回复: 7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部] 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为回盲瓣入口下方的盲囊,阑尾位于内下侧。结肠分升、横、降、乙状结肠、肝曲和脾曲。肝曲一般较脾曲位置低。盲肠和结肠有结肠袋,钡剂充盈后呈多数半园形膨出袋囊,结肠袋以升、横结肠较显著,降结肠以下就逐渐不明显。直肠没有袋形,边缘光滑,其中间最宽处称壶腹部。
    结肠在肝曲及脾曲两处固定于后腹壁,直肠也是固定部份。横结肠和乙状结肠的位置及长度变化较大,其余各段则较固定。直肠居中线位置,直肠后缘与骶骨前缘之间距离、不超过0.5cm。大肠的长度和宽度,随肠管的张力、充盈状况的不同而有异。
结肠粘膜皱襞表现为横、纵、斜三种,三者互相交错形成规律的条纹。升、横结肠粘膜皱襞较密,以横行皱襞为主,降结肠以下粘膜皱襞较稀,以纵行皱襞为主。粘膜皱襞的形态随结肠的运动而有改变。收缩时其粘膜皱襞为花瓣状。
    结肠的蠕动,钡餐不易看到,在钡灌肠时偶尔可见结肠的强烈收缩,由升结肠某段开始迅速收缩,结肠袋随之消失呈细条状,钡剂被推向横、降或乙状结肠,称总体运动。蠕动过后肠管舒张,结肠袋又恢复。
    钡餐后通常6h内钡剂到达升结肠、肝曲,12h到降结肠,约1-2d 钡剂排空。


以上为大肠钡剂灌肠充盈相


以上为大肠钡剂灌肠排钡后粘膜相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6-10 9:52:52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病因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溃疡性炎症。其特征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溃疡性结肠炎首先侵犯直肠,以后沿结肠长轴往上发展。病变早期为局部结肠粘膜广泛的充血水肿,并可形成无数微小脓肿,破溃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病变愈合时,粘膜年下层大多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沿结肠长轴发展,纤维疤痕的收缩使肠腔变窄,肠管缩短,形似直筒状。
[临床表现]  
    大多起病缓慢,病程有的可长达10余年以上,大多有间歇的缓解期。发作期往往是大便带血或腹泻,大便不成形,内有粘液脓血,并有腹痛伴有里急后重感,严重时有发热、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影像学表现]  
    1.急性期:肠腔向心性狭窄,钡剂排空迅速,可出现“线样征”。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边缘呈连续性齿状突出,结肠袋边缘出现钮扣状龛影,在龛影底部显示双重轮廓,较大的龛影突出于结肠之外。
    2.亚急性期:粘膜皱襞紊乱、息肉状充盈缺损,称为“卵石征”,有时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
    3.慢性期;肠腔轻度狭窄,结肠袋变浅或消失。
    4.晚期:肠管可自下而上连续性狭窄缩短,整个肠管呈腊肠样改变,肠管狭窄是对称性的,远端与近端逐渐移行,肠管轮廓多光滑而僵硬,肠腔舒张或收缩均不佳,临床上不出现肠梗阻。
[鉴别诊断]
    需与过敏性结肠炎鉴别。


溃疡性结肠炎。充盈相(上图)示降结肠以下结肠边缘有揿扣底般的小龛影多处(黑箭头)。粘膜相(下图)示结肠排空差,溃疡呈散在的斑点状,周围有一圈透光的粘膜水肿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另一例溃疡性结肠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晚期溃结肠炎肠管铅管样变,形成广泛的斑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非特异性结肠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结肠多发憩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结肠多发憩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结肠癌(carcinoma of colon)
[病因病理]
    结肠癌为最常见的消化道癌肿,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多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体病理上结肠癌可分为增生型、浸润型、溃疡型。组织学上大多数为腺癌。
[临床表现]  
    常见为胃肠道功能不良,如消化不良、胃纳不佳、腹胀和恶心呕吐等,常有贫血、乏力、消瘦,以及便血或腹泻、便秘交替史,肿瘤增生较大时,可有腹块扪及。肠管狭窄的浸润型结肠癌易发生肠梗阻。
[影像学表现]  
    钡灌肠所见:
    1.增生型:自肠壁向腔内生长,如菜花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外缘不规整,境界清楚,局部粘膜皱襞破坏消失。若肿块较大,钡剂通过受阻,充盈缺损部位可扪及肿块。
    2.浸润型:多呈向心性环形狭窄僵硬,边缘光滑,病变区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粘膜皱襞破坏消失,结肠袋消失,常伴有梗阻。
    3.溃疡型:肿瘤生长如扁平蝶状,大部分突入肠腔,主要表现为腔内不规则龛影,在肠壁一侧可出现半月征,龛影周围有宽狭不一的环堤,有指压迹。
[鉴别诊断]
    结肠癌需与回盲部肠结核鉴别:
   (1)结肠癌发生在盲肠者,不侵犯回肠末端,而增殖型肠结核始于盲肠再蔓延到回肠末端,与之不同。
   (2)溃疡型肠结核,除侵犯回、盲肠外,尚累及升结肠等,并有激惹和跳跃征象,而结肠癌不具有此征象。

增生型结肠癌。钡气双重造影示盲肠内有菜花样增生肿块突出于肠腔内。

浸润型结肠癌。降结肠下段局限性环状狭窄,与正常肠管分界截然,肿块远端有环状粘膜纹套入。

溃疡型结肠癌。升结肠巨大椭圆形龛影,沿结肠长轴发展,其上方和内侧有指压迹。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5-12-24 0:34:5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结肠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4 0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zt0024:消化道钡餐-大肠篇

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移行部肿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