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关节炎 治疗不一样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杨岫岩
概 述
目前临床治疗关节炎仍然存在许多误区。例如仍有不少医生错误地将关节炎分为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两大类。在基层医院和没有风湿科的大医院,治疗关节炎“最经典”的方法就是静脉滴注“青霉素加地塞米松”(这种治疗对关节炎有害无益),是地塞米松缓解了关节炎症状,但医生和患者却误以为是青霉素治疗有效。一些医生热衷于给关节炎患者每月注射一支超长效激素,以缓解关节炎症状,这是非常有害的。为了帮助读者提高对关节炎治疗方面的认识,笔者应本报邀请,在此谈谈关节炎的治疗问题。
关节炎包含了许多疾病,不同疾病所致的关节炎,在治疗上不尽相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方便治疗用药的角度,将关节炎大体分为四大类:以红斑狼疮为代表的非侵蚀性关节炎;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代表的侵蚀性关节炎;以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退行性关节炎;以痛风为代表的代谢性关节炎。
第一类以红斑狼疮为代表的非侵蚀性关节炎,在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系统病用药,一般不需要专门针对关节炎进行治疗。后一类以痛风为代表的代谢性关节炎,主要是在急性期对症治疗,缓解期纠正代谢异常。例如痛风患者,要维持其血尿酸水平在正常值范围的中等水平,以防止复发。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第二和第三类,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代表的侵蚀性关节炎和以骨关节炎为代表的退行性关节炎。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代表的侵蚀性关节炎
这一类关节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肠炎性关节病、反应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这类关节炎的共同特征是:夜间疼痛加重、有明显的晨僵现象,休息不能改善症状而活动后反而症状减轻,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这类关节炎属于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病变。在治疗上,除使用抗炎镇痛药外,还需早期加用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
1.抗炎镇痛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控制关节炎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两大类,不主张联用(即两药同时口服),这样会增加不良反应,而疗效却并无相加。如果配合使用两药,即早8点左右口服泼尼松5~10 mg,晚间口服一剂长效nsaid,如萘丁美酮(瑞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释剂等,可达到最大的抗炎镇痛疗效,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可以说目前尚没有哪种nsaid抗炎药的作用能够达到激素的强度,但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需强调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强调使用中效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不宜使用长效激素(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更不宜每月注射1次改变剂型的超长效激素(曲安奈德等)。
因为中效激素对自身激素分泌影响较小,顺应人体激素生理曲线的高峰,早上8点口服小剂量(泼尼松≤10 mg)不良反应小;长效激素地塞米松,即使是小剂量也可抑制自身激素分泌长达48小时,即使隔日1次口服也是有害的;超长效激素是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经特殊工艺技术处理,使之进入体内缓慢释放,注射1次可以维持1个月的疗效,使该月内外源性激素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水平,生理曲线成了生理直线,如果每月1次,连续几个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损伤将非常严重。
由于这一类关节炎以晨僵和夜间疼痛更为突出,一些医生会嘱咐患者:“如果晚上疼痛,就在睡前吃激素!”这种医嘱也是错误的。激素生理曲线低谷是凌晨0~2点,如果外源性激素“填平了”生理低谷,就不会产生早上的生理高峰。所以晚间口服激素也会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造成严重损伤。因此,解决风湿病患者夜间疼痛必须用较长效的nsaid(如瑞力芬)而非激素。
nsaid种类繁多,但作用机制相似。临床上主要从抗炎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少、长效和价格低廉4方面考虑选择恰当的药物。由于这一类关节炎以晨僵和夜间疼痛更为突出,所以需注意选用一剂长效nsaid晚间口服,才能控制次日的晨僵症状。
2.诱导疾病缓解的治疗:这类关节炎是自身免疫介导的风湿性疾病,因此在治疗上不但要抗炎镇痛,更需要控制病情进展,防止骨质侵蚀的发生和发展。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更新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提出,药物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诱导疾病完全缓解。
完全缓解的定义是:①关节炎症性疼痛消失;②晨僵消失;③疲劳症状消失;④关节检查滑膜炎消失;⑤连续的放射学检查无放射学损害的进展;⑥血沉未见加快,c反应蛋白水平不高。按目前的治疗方法,虽然仅有部分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但这已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目标,让人看到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曙光。
抗风湿治疗诱导缓解的思路源于血液科淋巴瘤的治疗方法。10年前我们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红斑狼疮的治疗需要诱导缓解。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上治疗红斑狼疮的文献已逐渐提出诱导缓解的治疗观点。当然,淋巴瘤、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诱导缓解治疗是不一样的。淋巴瘤是在几次强化治疗后达到缓解;红斑狼疮的诱导缓解不可急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