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0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诊断] V0284:肺癌骶椎、骨盆转移。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完雷老师精辟详尽的分析!感慨万千!雷老师不仅学识渊博,对学术的执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更令人折服!每次浏览老师的帖子都受益匪浅!我感觉看贴的收获不在于最终诊断是否准确,而是学习其分析过程、思路,从中收到启发,第一次雷老师的分析已经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是故意没有上传骨盆病变图片,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找出单纯骶尾部脊索瘤及转移瘤的鉴别,我目的达到了!
   雷老师分析的已经非常全面了,我无话可说了!引用作为总结点评:
“思路错误分析:
1、发病的年龄:文献上是记载“脊索瘤好发于中老年,以40-70岁多见”,但大多数文章报道“发病平均年龄为35-40岁,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而70 岁以后的病例罕见。这个病例女性,78岁发生脊索瘤的概率是十分小。我在开始分析却认为“好发年龄”,这是偏差之一。

2、影像的特征:脊索瘤的主要影像学改变为“膨胀性破坏、破坏区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内斑点钙化”,这个病例我开始也认为具有三大特征。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与脊索瘤的图像比较后发现原来观察不够细致。脊索瘤的虽然是明显的“膨胀性破坏”,但骨破坏与骶骨之间相对有境界,而不是侵蚀性的;而本病例则是骨破坏是侵蚀性的,“蚀”就是虫蛀也。侵蚀性是转移瘤的特征,这是偏差之二。(图1)
   脊索瘤的破坏区软组织肿块是显著的,超越破坏区域的,与破坏是不成比例的;而本病例虽然破坏区也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但大部分在破坏区域内,与破坏是成比例的。这是偏差之三。(图2)
   脊索瘤软组织肿块内斑点钙化较明显,数量多,并在肿块中心区域;而本病例软组织肿块内斑点高密度影在边缘,数量少,应该是破坏残留骨片。这是偏差之四。(图3)”



(回原帖发表评论,点击阅片:) 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459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8-30 23:51:3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