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50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L0224:女性,23岁,复视一年,闭经泌乳两年余。典型垂体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2-16 6:52:37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2-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典型垂体大腺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16 14:32 | 只看该作者
好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2-16 18:26 | 只看该作者
十分典型的:垂体大腺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2-17 03:36 | 只看该作者
典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2-17 05:16 | 只看该作者
典型,收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2-23 06:12 | 只看该作者
典型——8字征,囊变都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2-25 2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3-9 05:04 | 只看该作者
典型垂体大腺瘤
病因病理]
                     
     垂体瘤属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累及垂体前叶,占颅内肿瘤的10%-18%,以女性多见。根据有无激素分泌,将该瘤分为功能性(占75%)和无功能性(占25%),有分泌功能者可再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腺瘤等。依肿瘤大小分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


[临床表现]
                     
     无功能性的垂体腺瘤通常诊断较晚。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第3、4、5颅神经障碍,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脑积水。有功能性的垂体瘤发病初期即可发现,大多数属于微腺瘤。泌乳素瘤表现为乳溢-闭经综合征。嗜酸细胞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影像学表现]
     垂体大腺瘤
       1.ct表现:
          ①鞍内占位,多呈圆形,可向鞍上或向两侧生长,平扫多为等密度(占63%)或高密度(占16%)。
          ②16%的肿瘤内有出血,急性出血为高密度,以后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③蝶鞍扩大,鞍底下凹变薄、侵蚀或破坏。
          ④增强扫描后肿瘤多为明显强化。
        2.mr表现:
          ①鞍内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缘光滑,向鞍上、鞍旁或鞍下延伸。
          ②t1及t2加权肿瘤实性部分呈等信号。
          ③病变可包绕、推压双侧颈内动脉、同时使视交叉受压移位。
          ④瘤体内部可囊变、坏死,大的肿瘤常压迫第三脑室,引起双侧脑室积水。
          ⑤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

  垂体微腺瘤
    1.ct表现:
          ①垂体内异常密度区,多为低密度。
          ②垂体上缘突起,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突,常提示一个潜在的腺内肿块。
          ③垂体高度异常,一般直径高于8mm为异常,但18岁-35岁正常女性垂体直径可达9.7mm。
          ④垂体柄偏移。正常垂体柄位正中或下端极轻的偏斜(倾斜角为1.5°左右),若明显偏移肯定为异常。
          ⑤鞍底骨质变薄、侵蚀和下凹。
     2.mr表现:
          ①垂体局限性异常信号,t1加权较正常垂体信号略低,t2加权分界不明显。
          ②垂体上缘局限性膨隆,垂体柄移位。
          ③鞍底向下呈浅弧样凹陷。
          ④动态增强早期,正常垂体强化明显,瘤体不强化或强化轻微。
          ⑤结合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内分泌异常。

[鉴别诊断]
     垂体大腺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①颅咽管瘤:常为囊性或囊实性,多有囊壁钙化,且以鞍上病变为主,几乎不侵及鞍底。
          ②漏斗星形细胞胶质瘤:肿瘤本身的形态虽与垂体瘤相仿,但肿块不累及鞍底骨质,部位偏后上。
          ③动脉瘤:病变多在鞍旁,瘤壁常有钙化,瘤内有血流的区域强化显著。
      垂体微腺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①垂体囊肿: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在ct或mri的动态增强扫描呈低密度(或低信号),而延迟扫描病灶强化,则可排除囊肿。
                     
          ②正常垂体:10%的垂体功能正常可出现局限性低密度灶,其中一些为中间部的解剖变异,没有内分泌症状的垂体低密度直径在5mm以下者诊断垂体微腺瘤应谨慎;ct发现直径小于3mm的低密度区,还应注意排除伪影。在同一层面采用高分辨重复扫描或平扫与动态增强相结合,有助于肯定病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3-12 00:37 | 只看该作者
太典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