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例手术及病理为右侧甲状腺乳头状腺瘤伴囊性变。
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及回顾性影像分析考虑为“侧方异位甲状腺”。
1906年schrager首先使用“侧方异位甲状腺”这一名词,定义为“离正常位置甲状腺一定距离且与之毫无关连的甲状腺组织”。1939年crile报道了4例“侧方异位甲状腺”,但在随访中均发现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转移,于1947年发表文章作了更正。随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公认,隐性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多为乳头状癌,而任何乳头状癌,无论大小都有潜在转移性而且原发灶大小不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由于大多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淋巴结转移灶形态上在显微镜下没有明显的异形性,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形态相似。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所谓“侧方异位甲状腺”,特别是未行正常部位甲状腺切除或切除后未行连续病理切片检查者基本上都是隐性甲状腺癌的转移灶。但“侧方异位甲状腺”的定义必须为颈动脉鞘的外侧。本组资料显示强烈支持这一观点。batsakis认为任何发生于淋巴结内的“侧方异位甲状腺”,不论其表面上看多么正常,均是原发甲状腺癌的转移而不是发育异常。至于与淋巴结无关的异位甲状腺组织,可能是转移已经破坏了整个淋巴结的结构,也可能由于手术或创伤种植之故但病理学检查必须没有乳头及砂粒体,细胞形态正常。
仍有一些学者把稍偏一侧但不超越颈动脉鞘的异位甲状腺叫做“侧方异位甲状腺”,可能是一些稍偏中线的发育异常或如attie认为系颈部肌肉的机械运动挤出一片孤立的腺瘤样滤泡结节。
对于甲状腺的胚胎发育仍存在争议的焦点。一般认为,来自第4咽囊的2个甲状腺侧位始基只形成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但也有学者如williams显示甲状腺侧位始基也形成甲状腺滤泡细胞。rubenfeld1988年报道1例颈动脉三角区的完全性异位甲状腺,sambola-cabrer1996年报道1例颌下区异位甲状腺及其它一些“侧方异位甲状腺”的报道,都认为与甲状腺侧位始基发育异常有关。但很多临床资料并不支持他们的观点。
文摘于“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腺肿瘤”-----中国临床肿瘤 作者杨红健(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rapoportyoram(以色列ichilov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
![]()
(点击阅片: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13)
此病理结果给影像人对颈部肿块的诊断有新的思路!
颈部占位请参考http://liver.fmmu.edu.cn/textbook.htm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2-19 23:44:04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