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头颅
头颅后前位
1.评价标准:
1.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1.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阴影。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头颅侧位:
1.评价标准:
1.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1.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1.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2.质控要在:
2.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二.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颅底颌顶位:
1.评价标准:
1.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选;
1.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2.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公分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头颅前后向半轴位(汤氏位towne’s位)
1.评价标准:
1.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1.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1.3两侧内耳道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30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一)乳突
乳突伦氏位:(runstvom’s)
1.评价标准:
1.1因中心线35o向足倾角,则外耳孔上界清楚,下界与内耳重选边界不清楚(即:内、外耳孔并非呈完整的园形显示);
1.2鼓窦入口的透亮线可见,乙状窦界限较清楚。
2.质控要点:
2.l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外耳孔置胶片中心;
2.2中心线35”向足通过外耳孔。
梅氏位:(mayer’s)
1.评价标准:
1.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1.2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1.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2中心线45o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斯氏位(stenves s):
1.评价标准:
1.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1.二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o角,听眶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12o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十二)副鼻窦
副鼻窦:瓦氏位(water’s)
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侧上颌窦的三壁一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
2.质控要点:
2.1头听毗线与胶片成37o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
柯氏位(caldwtll’s)
1.评价标准:
1.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
1.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2.质控要点:
2.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 2中心线 23o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十三)视神经孔瑞氏位(rnees’s).
1.评价标准:’
1.1视神经孔显示在眼眶的外下1/4象限中成卵园形阴影;
1.2视神经孔管壁三条骨壁线显示,构成视神经孔的轴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53o角,听鼻线垂直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眼眶外1/3处达胶片。
二、讨论
1.摄影体位标准是符合临床要求和x线诊断的首要条件,也是优质x线影像的基本条件。
2.摄影体位标准是以能使特定解剖结构在胶片上真实准确显示为标准。
3.为要获取优质正确的摄影体位影像,必要掌握人体三维结构在胶片上二维显示所应处置的确切方法:如选择正、侧或斜位;中心线投射角度和投射方位。必须掌握大体解剖和体表定位的关系。
4.摄影用器材如球管倾角、量角板等必须准确无误。
5.摄影体位纯属人工操作,除必须有立体概念、几何知识、人体解剖和体表定位关系的知识外,很重要的一条是技术操作必须认真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