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头颅平片
1、 头颅平片未见异常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颅骨内外板及障未见骨质破坏脑回压迹可见,蝶鞍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
2、 颅内压增高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颅缝增宽(冠状缝或人字缝),鞍背基部内面局部骨密度减低和模糊。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3、 多发性骨髓瘤颅骨改变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颅骨骨板可见多发性、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圆形透亮区。未见硬化边,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样”,未见软组织肿块。
4、 蛛网膜粒压迹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颅骨中线旁局限变薄,向外膨隆,边界清楚。脑回压迹可见,蝶鞍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
5、 颅骨骨折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可见顶骨及颞骨线样骨折影。脑回压迹可见,蝶鞍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
6、 顶骨凹陷骨折
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可见顶骨向内凹陷并可见骨折线影。脑回迹可见,蝶鞍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
7、 婴儿脑积水
头颅增大呈球形,颅壁薄,囟大,蝶鞍浅,颅底平,颅盖骨与面骨失去正常比例。
8、 狭颅症
头颅小,近于球形。颅较薄。各颅逢均已封合。脑回压迹极为显著。蝶鞍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
二、眼及眼眶
1、 正常眼眶片
两侧眼眶基本对称,眶内密度正常,骨质连续性完整,眶上裂对称。
2、 泪腺肿瘤
左眼眶普遍性增大,眶内密度增高,左眶外上方密度明显增高,局部骨皮质不连续,泪腺窝扩大。右侧眼眶未见异常。
3、 眼球异物
左眼眶内有一点状高密度影,位于眼球内水平轴下( )mm、偏颞侧( )mm。
4、 眼眶骨骨折
左侧眶底即上颌窦顶壁骨下塌、骨质连续性中断,眶底软组织内积气影,上颌窦内可见积血。右侧眼眶未见异常。
三、 鼻及鼻窦
1、 正常鼻窦片
两侧额窦、双侧前组筛窦、双侧上颌窦对称,窦腔清晰密度均匀,与两侧眼眶密度相仿。周围骨质未见破坏,骨白线影清楚锐利。
2、 两侧上颌窦炎
双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窦腔缩小,窦壁骨质完整未见破坏。额窦及前组织筛窦未见异常。
3、 全前组鼻窦炎
两侧额窦、双侧前组筛窦、双侧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窦腔缩小,周围骨质未见破坏,骨白线模糊。
4、 上颌窦囊肿
右侧上颌窦底部见一圆形软组织影,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周围骨质未见异常,左侧上颌窦、双侧额窦及前组筛窦未见异常。
5、 额窦骨瘤
左侧额窦内有一类圆形、紧贴于前壁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锐利。右侧额窦、双侧上颌窦及前组筛窦未见异常。
6、 上颌窦癌
右侧上颌窦扩大,密度增高,右侧上颌窦内上壁骨质破坏,断裂,左侧上颌窦、双侧额窦及前组筛窦未见民常。
7、 鼻骨骨折
可见鼻骨近端连续性中断,远端未见明显错位。软组织未见肿胀。
8、 鼻息肉
两侧额窦、双侧前组筛窦、双侧上颌对称,窦腔清晰密度均匀,与两侧眼眶密度相仿。周围骨质未见破坏,骨白线影清楚锐利。右侧鼻腔内可见椭圆形密度增高影,鼻中隔左移。
四、耳病变
1、 右侧乳突炎
右侧乳突气化不良,乳突气房透亮度减低,密度增高、小房间隔模糊,周围骨质未见破坏。左侧乳突气化良好,周围骨质未见破坏。
2、 左耳乳突炎伴胆脂瘤形成
左侧乳突气化不良,乳突气房透亮减低,密度增高、小房间隔模糊,左侧鼓室区可见骨质破坏呈马蹄形透亮区,边缘光滑硬化,其后壁临近乙状窦后壁。右侧乳突气化良好,周围骨质未见破坏。
3、 右侧中耳癌
右侧乳突气化不良,乳气房消失,密度增高、外耳道壁骨质破坏、断裂、外耳孔扩大明显,鼓窦入口及上鼓室骨质吸收,边缘模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