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女,36岁。腰痛伴间断性血尿数年。bp 140/100mmhg。其弟弟患“多囊肾”,30岁时因肾功衰去世。
b超检查提示:1)双侧多囊肾。2)双肾多发性小结石。
临床诊断:1)双侧多囊肾。2)泌尿系结石。
双肾ct轴位平扫+增强扫描(层厚10mm,螺距1.0,重建间隔10mm),图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囊肾
【病因病理】
胚胎发育过程中,肾小管与集合管间联接不良,分泌的尿液排出受阻,肾小管形成潴留性囊肿。本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常伴有肝脾胰腺囊肿。
【ct表现】
1. 婴儿型多囊肾:新生儿可见双肾增大,伴有明显分叶,肾实质有无数小囊肿,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皮质和髓质相延长。儿童型以肝门静脉周围纤维化伴有胆管扩张为主,肾实质出现多发扩张的集合管,构成散在多发的小囊肿。
2. 成人型多囊肾:双肾分叶状增大,肾实质布满多数大小不等之的囊肿,大部分囊肿内水样密度,肾盂、肾盏拉长变形并夹于众多囊肿之间,增强扫描囊肿本身不强化,囊肿间肾组织强化,形成明显对比。肾功能降低,可并发多囊肝、多囊胰及肾结石。
【鉴别诊断】
1. 多发单纯性肾囊肿,轻度的多囊肾与多发单纯性肾囊肿鉴别较难,但前者大多数为双侧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和肾功能障碍等。
2. 囊性肾癌及肾转移瘤,有厚而不规则的囊壁,与正常肾实质交界模糊,密度超过20~25hu,增强后囊壁强化。
【与临床的联系】
对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或经血透准备后,进行肾移植术;合并严重高血压或感染者,肾移植前宜于切除两侧多囊肾。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11-6 23:56:25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