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骨囊肿、关节旁骨囊肿、骨内粘液囊肿或滑膜囊肿等。1972年who统一命名骨内腱鞘囊肿(邻关节骨囊肿)并规定其定义为“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病变伴广泛的粘液样变。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有骨硬化带的溶骨性病变”。
该病的发病年龄为20~40岁,好发于髋、膝、踝、肘等关节,也可见于髂骨、股骨、跖骨、月骨、舟骨等处。病灶常发生于骨端关节面下,但不与关节面和关节腔相通。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关节肿胀或钝痛,活动后加重,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提到的可能原因有:(1)邻近次组织腱鞘囊肿或骨膜腱鞘囊肿向骨内侵蚀穿透而成;(2)骨内成纤维细胞化生、增殖并分泌粘液,压迫 骨质所形成;(3)骨表面机械性应激反应和反复轻微损伤引起骨内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粘液变性;(4)与外伤骨折有关,滑膜通过外伤性缺损的关节软骨疝入骨内形成囊肿。kay推测从骨膜发生的囊肿使骨皮质受压迫吸收并向骨内沉下,最终与骨膜中断联系,形成骨内腱鞘囊肿。国内魏梅新等报告8例,经分析认为移行于骨内外的病变大部分位于骨皮质外软组织,囊肿的底部骨皮质形成小的凹陷性缺损,由于病程进展缓慢而形成骨皮质反应增生硬化边。囊肿很难突破层硬化骨质到骨内,并说明囊肿来自骨内可能性小。认为发生于骨的腱鞘囊肿其发生机制和发生于软组织的腱鞘囊肿同样为:(1)骨膜、骨髓的结缔组织粘液变性;(2)从关节中的腱鞘发生,然后侵入骨膜下或骨内而引起的。
schajowiez等根据囊腔是否与关节腔相通而将其分为特发型(与关节腔不相通)和穿透型(与关节腔相通)。古贺三郎根据病变发生在骨内外和骨皮质的关系将其分为3型,ⅰ型紧贴于骨皮质,ⅱ型为ⅰ型穿透骨皮质时入骨内,ⅲ型发生于骨内。ⅰ、ⅱ型称为骨膜下腱鞘囊肿,ⅲ型称为骨内腱鞘囊肿。
x线表现特点为:①病变邻近关节,位于长骨末端关节软骨下,呈偏心、圆形或椭圆形溶骨区。②溶骨区有轻度膨胀,邻近骨皮质变薄,其中可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间隔。③囊腔周围有轻度硬化改变。④有的病例可见有小裂隙与关节间隙相通。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采用囊肿刮除术加植骨术。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9-6-2 16:27:2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