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1.转移瘤; 
2.胶质瘤 
 
【讨论】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者。 
主要病因是脑内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引起病变血管供应区脑组织坏死。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 
临床常于休息或睡眠时起病,症状和体征依梗死部位不同而异。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小脑或脑干梗死时常有共济失调等症状。 
 
    影像诊断要点: 
本病按发病时间依次分为超急性期(<6h), 
急性期(>6h,<72h), 
亚急性期(>72h,<2周), 
慢性期(2周以后)。 
不同时期CT、MRI表现如下: 
    超急性期:CT可无异常 ,常规MRI阴性,DWI为高信号,PWI为低灌注状态。 
    急性期:CT显示局部脑肿胀和脑实质密度降低 MRI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和PWI同急性期 。 
    亚急性期:CT显示与动脉供血区相应低密度灶,界限清, MRI 常规同急性期,DWI信号逐渐下降 
 
    慢性期:CT占位征象逐渐消失,并逐步形成低密度软化灶,MRI 常规仍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DWI低信号。 增强:一周后CT或MRI可见脑回状或斑片状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