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16 12:52
|
只看该作者
2.2 化疗栓塞治疗结果:8例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2例一般情况无明显好转,肝功能持续恶化,于3个月内死亡;5例一般情况稍好转,肝功能部分恢复,病情部分稳定,但于6个月内死亡;1例病情较明显改善,存活10个月。
3 讨论
3.1 弥漫型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原发性肝癌中的特殊类型——弥漫型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分析研究较少。实际上,各型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均有所不同,而弥漫型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更具有一定的特点。从本组不多的病例中发现,以下几种征象有助于弥漫型肝癌的血管造影诊断:①“弥漫结节”征:这是弥漫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本组8例均显示此征象。肿瘤呈广泛性栗粒状、结节状染色,早期肿瘤染色呈栗粒状,小斑点状,晚期多呈小结节状。结节可大小不等,严重者可融合成较大块状,布满整个肝叶,双叶均可受累。②“双轨”征[1,2]:即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弥漫型肝癌较易出现此征象,表现为在动脉期即可见门静脉显影。弥漫型肝癌的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特点是“双轨”征分布广泛,可出现较早(肝动脉主干门静脉瘘),或出现较晚(肝动脉分支门静脉瘘)。注入碘油后显示呈小草状分支。③“毛玻璃”征:在动脉晚期显示较典型。由于广泛分布的肝动脉中小分支明显增多、密集、纤细、较模糊,且同时显影的门静脉小分支亦较模糊,使整个肝脏显示模糊不清,尤如毛玻璃状改变。本组有4例显示此征象。④“巨肝”征:此亦为弥漫型肝癌的较特征性表现,由于此型肝癌多伴有肝硬化,肝脏巨大,呈普遍性增大,轮廓饱满。但合并严重肝硬化时,肝脏体积明显缩小。
3.2 临床意义:原发型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效果与肝癌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肝动脉供血、有无门脉瘤栓、肝功能状况、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法等等。由于弥漫型肝癌多伴有肝硬化,且肝功能状况常较差,因此,与其他类型原发型肝癌比较,弥漫型肝癌(亦属浸润型肝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远较其差[5]。本组病例中,8例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7例其生存期无明显延长,均在半年以内死亡,仅1例生存期近1年,远较其他类型原发型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生存期均在1年以上)生存期短。因此,在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ct、mri、usg)确诊为原发型肝癌后,再根据dsa表现进行原发型肝癌血管造影分型,作用较大,有助于指导化疗栓塞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预测。而在各种影像学检查(ct、mri、usg)的原发型肝癌分型中,dsa的分型具有较大的优势,因弥漫型肝癌在血管造影中的表现特殊。
参考文献
1 欧阳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陈星荣,林贵,段承祥. 选择性血管造影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yamada r, sato m, kawabata m, et al.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120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ma
[j]. radiology,1983, 148:397.
4 sako m, hasegawa m, hirota s, et al.
comparison of 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with iron microspheres, gelfoam, and chemolipiodolgelfoam in 167 patients with hepatoma
[j]. j interven radiol,1989,4:173.
5 wilfrido r, castanedazuniga s, murthy tadavarth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m]. (volume ⅰ), 2ed.1992.
作者简介:
刘骏方(1958-),男,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介入放射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c5):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