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诸葛亮。 讨论的焦点,系胶质瘤与脑膜瘤的鉴别,因为此例体积较大等因素,造成了鉴别的难度。 一.先讨论下,那肿物后方的液性低密度影。它的形态是呈新月形的,包绕在肿物的后部;从大体轮廓上说,它与肿物外形交接上有同源性;有支持脑膜瘤的同行说,它是增宽的蛛网膜下腔,我想,侧脑室都被压成这个样,与之靠前的蛛网膜下腔还能挺住,而且能增宽,不符合常理;还有同行说,它是蛛网膜囊肿,有张力,我认为,与其认为罕见的两病并发,还不如相信它是同源的,是肿物的一部份,这个来的更实际点。而且,低密度有明显的强化缘。所以,我认为那肿物后方的液性低密度影,是属于肿物的一部分。 二.假如,它是脑膜瘤。它确实与脑膜关系密切,再分析,它到底来源哪一部分的脑膜?假设,它来源大脑镰,不难想象,左侧侧脑室受压移位的方向应该往后,大脑前动脉应该往外往后,而事实上左侧侧脑室和大脑前动脉受压均往右侧偏移,显然假设失败。再假设,它来源于额部左侧的脑膜,不支持的是,图片显示它与邻近脑膜的交接为锐角;图像质量欠佳,反正脑膜尾征无法分辨;这么大一个脑膜瘤,虽然没有骨窗,但起码可以说颅板骨质改变是不明显的;脑膜瘤发生坏死囊变的机会本来是不多的,就算出现,是先在血供相对较差的中部较为合理,而此例出现在肿物的边缘。当然,也有支持脑膜瘤的地方,就是肿物周边的水肿带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所以,这样一假设,考虑它为脑膜瘤,是有点悬的。 三.其实,通过第一.二的讨论,可以提示此为脑内肿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假如它是脑内肿物,显然一个来自左额叶的肿瘤,它的占位使得脑室系统、中线结构以及大脑动脉的这样移位方向都是符合常理的;来自成人额叶的肿物,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的可能是极大的,前者相对少见,而且并没看到一丁点的钙化出现,后者多见,肿物的强化表现,支持3、4级的星形细胞瘤,但它周边的水肿很轻,又不支持恶性的星形细胞瘤。还有,有同行提出,肿物的实性部分看成上是体积较大的囊内壁结节,结合最终的病理结果,我觉得想象得很好,很有见地。当然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也可以强化,就是到底是因为图片显示问题,还是怎样,觉得此肿物的强化比较的明显,不太好接受是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现,当然,它周边较轻的水肿带是符合的。 学习啦,分析很透彻。 |
事后诸葛亮。 讨论的焦点,系胶质瘤与脑膜瘤的鉴别,因为此例体积较大等因素,造成了鉴别的难度。 一.先讨论下,那肿物后方的液性低密度影。它的形态是呈新月形的,包绕在肿物的后部;从大体轮廓上说,它与肿物外形交接上有同源性;有支持脑膜瘤的同行说,它是增宽的蛛网膜下腔,我想,侧脑室都被压成这个样,与之靠前的蛛网膜下腔还能挺住,而且能增宽,不符合常理;还有同行说,它是蛛网膜囊肿,有张力,我认为,与其认为罕见的两病并发,还不如相信它是同源的,是肿物的一部份,这个来的更实际点。而且,低密度有明显的强化缘。所以,我认为那肿物后方的液性低密度影,是属于肿物的一部分。 二.假如,它是脑膜瘤。它确实与脑膜关系密切,再分析,它到底来源哪一部分的脑膜?假设,它来源大脑镰,不难想象,左侧侧脑室受压移位的方向应该往后,大脑前动脉应该往外往后,而事实上左侧侧脑室和大脑前动脉受压均往右侧偏移,显然假设失败。再假设,它来源于额部左侧的脑膜,不支持的是,图片显示它与邻近脑膜的交接为锐角;图像质量欠佳,反正脑膜尾征无法分辨;这么大一个脑膜瘤,虽然没有骨窗,但起码可以说颅板骨质改变是不明显的;脑膜瘤发生坏死囊变的机会本来是不多的,就算出现,是先在血供相对较差的中部较为合理,而此例出现在肿物的边缘。当然,也有支持脑膜瘤的地方,就是肿物周边的水肿带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所以,这样一假设,考虑它为脑膜瘤,是有点悬的。 三.其实,通过第一.二的讨论,可以提示此为脑内肿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假如它是脑内肿物,显然一个来自左额叶的肿瘤,它的占位使得脑室系统、中线结构以及大脑动脉的这样移位方向都是符合常理的;来自成人额叶的肿物,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的可能是极大的,前者相对少见,而且并没看到一丁点的钙化出现,后者多见,肿物的强化表现,支持3、4级的星形细胞瘤,但它周边的水肿很轻,又不支持恶性的星形细胞瘤。还有,有同行提出,肿物的实性部分看成上是体积较大的囊内壁结节,结合最终的病理结果,我觉得想象得很好,很有见地。当然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也可以强化,就是到底是因为图片显示问题,还是怎样,觉得此肿物的强化比较的明显,不太好接受是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现,当然,它周边较轻的水肿带是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