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淋巴瘤(原创)
胰腺淋巴瘤
胰腺淋巴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肿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0.16-4.9%,它不仅包括原发的胰腺淋巴瘤,还应包括全身淋巴瘤侵犯到胰腺,在NHL中只有不超过2%的结外器官侵犯发生在胰腺。严格意义上的原发胰腺淋巴瘤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胰腺肿块为主要表现并且只有胰周淋巴结受侵;
2、 没有肝脏和脾在侵犯;
3、 没有可触及的体表淋巴结肿大;
4、 胸片上没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5、 白细胞计数正常。
一、临床表现:
有作者统计发病年龄23-89岁,平均56岁,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以腹痛、体重减轻为主,其他有黄疸、恶心、呕吐、乏力感等,腹部可扪及不规则包块,而NHL比较典型的症状如发热、寒战、盗汗等并不多见。
二、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胰腺淋巴瘤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
1、 局限肿块型,胰腺局部界限清楚的肿块,与肌肉相比,大多呈均匀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显著或轻度均匀强化,少数平扫和增强增表现为密度不均;
2、 弥漫侵犯型,表现为整个胰腺受侵犯弥漫性增大,这与急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胰腺弥漫性增大相似,且也可有胰周脂肪间隙受侵。
当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时有时可合并胰管的扩张,但胰管扩张通常并不显著,扩张胰管的直径与远端腺体的宽度比值常不超过0.5,结合胰头局限性肿块与并不显著扩张的胰管这两个征象对于诊断淋巴瘤可能有所帮助。如果在肾静脉平面以下发现肿大淋巴结,则进一步支持淋巴瘤的诊断。在未经治疗的胰腺淋巴瘤中,还没看到钙化和坏死的报道。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对显示胰腺及其周围血管效果比较好,常可见肠系膜上动脉被肿块包绕以及脾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血管的狭窄或阻塞。
MRI也可表现为胰腺局部界限清楚的肿块或整个胰腺受侵弥漫性增大两种形态。前者T1WI上表现为均匀低信号,钆增强后轻度强化,T2WI上信号不太均匀,从低到中等信号不等,信号一般稍高于周围的胰腺组织,但比液体的信号要低;弥漫性者在T1WI、T2WI上均以低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到中等的强化,强化一般比较均匀,少数可不均,MRCP对显示胰胆管扩张情况比较好。MRI可评价胰周血管及淋巴结受侵情况。
三、鉴别诊断:
主要与胰腺癌,几乎均误诊为胰腺癌,局限性肿块型应注意与胰腺癌鉴别,胰腺癌侵犯近端胰管时经常有无端胰管的扩张,而胰腺淋巴瘤即使侵犯胰管,也很少出现远端胰管的显著扩张,肾静脉平面以下淋巴结的肿大在胰腺癌中也不多见;对于弥漫性病例要与胰腺炎鉴别,仅从影像上两者不易区分,但如果缺乏典型胰腺炎体征,应想到淋巴瘤可能。
虽然CT与MRI图像上胰腺淋巴瘤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真正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影像学表现还需进一步探讨,经皮活检或内镜活检是必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