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1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间(不是出驴肉的那个)两河流域的故事以及医学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wbobo88 于 2015-2-26 13:33 编辑

欧美文明,与其说是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是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来自巴比伦和埃及。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来自个近东城市。--Will Durant

在原始医学史中我们提到,迫于人口的压力,人类开始驯化植物,使之成为可耕种的农作物。因为种植了庄稼,所以人就无法再过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生活,而只能守在这块长庄稼的土地上,于是开始了定居生活。那么问题就来了,哪里适合定居呢,自然是适合种庄稼的地方。

所以,早期的人类就这样来到了最适合种庄稼的地方,也就是大江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上。第一组人类文明所出现的地方并不是偶然,都是在冲积平原上,包括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这块土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地方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形成的,所以被叫了这个名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意思就是“河流之间的土地”。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是大大有名的河流,在《圣经》中记载,这两条河可是从伊甸园里流出来的。它们共同包围形成了一块新月形的土地,这是一块幸运的土地,它可是上帝许诺犹太人建立国家的“应许之地”;同时这也是块不幸的土地,因为周围没有绵延的群山作为屏障,所以这里无险可守,几千年来一直战火不断,直到今天。

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不过6000年左右,其中的一半时间主要的活动中心是近东地区。近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一半来说是指俄罗斯南边、阿富汗西边的亚洲西南部地区,有的时候埃及也会被划分在这个概念里。而近东地区最早的文明起源地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近东地区的历史,就是闪族人和非闪族人的斗争史。考古学的研究已经让我们知道,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那么近东地区就是人类的幼儿园。在这里,人类创造了最早期的文明,使自己与其他动物彻底的区分开来。

而早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民族叫做苏美尔人,他们定居于此开始了农耕生活,农耕对于自然资料最需求的自然就是水了。而对这样的大河的水资源的分配调度,需要远比原始社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管理中心的出现。在这种的动力之下,掌权之人也定下了自己的行止之所,于是城市就形成了。早在公元前4000左右的时候,苏美尔人就已经开始了挖掘沟渠,兴建水利设施以灌溉土地。公元前2300年前,苏美人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明,他们根据传说写出了创世、乐园和洪水泛滥的传说故事。

欧贝德时期的陶器

因为这里身为四战之地的特殊位置,所以先后被诸多民族征服。他们先经历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是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征服和破坏,这些曾经的辉煌被人逐渐遗忘,直到十八世纪这里的文明遗迹才被人从荒沙之下寻出,令我们今天可以缅怀那些远去的岁月。

我们在谈论起美索不达米亚这块土地的时候,往往是把苏美尔、古巴比伦、新巴比伦和亚述混为一谈的,因为他们虽然不是一回事,但是巴比伦虽然有阿卡德人的血统,但是文明却承袭了苏美尔人。既然文明一脉相承,我们就姑且把它们放在一起说好了。

苏美尔人的辉煌与灭亡

苏美尔人是一个坦率的可爱的民族,在发动战争的时候不需要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而是直白的宣称:“我要你那片土地”、“我要你那批粮食”之类的话。曾经有一位国王更是在宣战时这样说道:“我要你的银矿,我要你的绿玉,因为,银矿可以使我生活的更舒适,绿玉用来刻像可令我死后不朽。”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600年就开始把自己的文字刻在石头上,公元前3200年开始出现了有文字的泥简。因为文字的形态如楔状,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在尚未完全干燥的泥板上刻下自己的文字,然后用火烘干或者在阳光下烤干,就可以永久的保存起来。就这样,他们为人类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文字记载,内容涵盖了各种官方和私人的文书、宗教记录、文学作品、法庭判决和账本。在这其中自然也留下了许多的关于医学的记载。

苏美尔人因为历史悠久,自然也就原始,在宗教方面就体现为泛神的宗教观念,看见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神灵存在其中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无数的神灵,他们的每项活动都有神灵做主。伊什塔尔女神早在这个历史时期就已经被创造了出来。亚摩利人(Amorites)攻克乌尔城时,曾有一位诗人以她的口吻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歌:

我,被敌人奸污了。呀!他连手都没洗。/那双带血的手,把我吓的半死。/啊!可怜的女人。你的尊严已被亲手剥夺净尽!/他脱下我的裙子,去温暖他的妻子。/他抢走我的首饰,去装饰他的女儿。/我成了他的俘虏--事事得仰其鼻息。

苏美尔人的国家虽然被巴比伦占领,但是他们的文明却继续长久的影响了埃及和巴比伦。比如从埃及的文字看,越是古老就和闪族人的文字相似,埃及在见过之前采取的文字和苏美尔文字几乎毫无差别。而埃及人所使用的圆形印章更是与苏美尔人的印章一模一样。埃及人所使用的陶器转盘也是随着马车战车一起从美索不达米亚运来的。

事实上苏美尔文明的许多方面都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比如:建立国家、开创灌溉技术、使用文字、颁布法典、建立学校和图书馆、建设宫室庙宇、使用金银货币、建立信用制度、发明圆柱和拱门、修建塑像及雕塑。当然了,除了这些美好的东西之外,他们也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度、开创了宗教的统治以及发动侵略战争。

苏美尔人并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或许与当时的交通技术不够发达有关系。于是苏美尔人形成了独立性很强的诸多城市,这样就使得人才的自由流动,各城市的艺术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这样的政治形式也有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当强敌入侵的时候,无法组织足够的军事力量,很容易被外来民族征服。

北方的巴比伦出现了汉谟拉比大帝,他先后灭掉了埃兰、阿莫、亚述,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从此在历史舞台上便再也没有了苏美尔人的声音了。此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经历了许多个世纪,直到被波斯帝国占领之前,一直是闪族人的天下。

苏美尔的医学

对苏美尔人的医学理念有所了解是个很困难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文明的年代过于久远,更是因为它的医学知识被之后征服它的民族所吸收,很难辨清最初的本末由来。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早在公元前4000年,南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经开始形成系统的医学思想。

那时的文明与大自然十分贴近,不断的在观察着自然界的生老病死,也观察到了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于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人与自然一致的观念,同时也产生了人死后可以再生以及生命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在医学上的体现也是人体的一切现象都和自然界的现象一致。这样的思想就把占星术和医学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迷信医学的特点。

苏美尔人认为人出生时的星象会影响这个人一生的运气,如果星辰的不按正常的轨迹运行,那么就是上天给予人类的某种预兆。和这相类似的则是,如果人在出生的时候有什么异常的现象,也被解释为一种重要的预兆,比如各种怪胎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苏美尔人的医学基本都是巫术的、迷信的医学。他们认为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物质的运输者,这没错。他们还认为肝脏是藏血的器官,所以极其重要,这也没错。但是,他们依据肝脏重要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手段却是占卜。就跟中国人遇到大事都找块龟甲或者牛肩胛骨烧一烧然后看裂纹类似,苏美尔人遇到事儿了会找一只小动物比如鸡或者羊,宰掉然后观察小动物的肝脏是什么样子,根据肝脏的形状大小或者任何一种可能的异常情况来预言凶吉。

肝脏的模型

这种概念对后世的影响挺大,尤其是伊特鲁利亚人。而亚述-巴比伦医学中更是全盘接收。在《圣经》的《以西结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因为巴比伦王站在岔路那里,在两条路口上要占卜。他摇签求问神象,查看牺牲的肝脏。

而主管思维的器官,苏美尔也不认为是脑子,而是耳朵。至于之后的诸多文明都十分重视的呼吸,则被苏美尔人无视了,甚至没有为“呼吸”造一个单词来代表它。

当然苏美尔人提出了在医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那就是体液。他们认为体液在人体的正确运行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如果体液的运行处了问题,那么人就会得病。所以,当他们把生命的延续当做是血液在营养物质的支持之下而再生的理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的医疗自然是只能采取一些经由观察而得的,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手法,比如沐浴、冷敷、热敷之类。

而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大多也都在迷信的外衣之下施行,被作为祈祷、献祭仪式的一部分。所以在有些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毫无根据的把病人捆起来,而有的治疗方法则需要在地上撒一把麦粒,让患者一个个的捡起来。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神秘主义色彩,苏美尔人的医学对于梦的解读十分感兴趣,考古学家发现了40多片记载解梦的陶片,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如何抵制噩梦影响的药方。

苏美尔人的医生被称作阿苏(a-zu),意思是了解水性的人。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想想以下几个因素的关联便容易理解了:血液和水都是液体、上文所述治疗方法多为沐浴冷敷之类、治疗多与献祭活动同时进行(如海洋女神埃阿Ea)。可以看到,在苏美尔人的医疗中,水占有了多么高的地位。

巴比伦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幼发拉底河畔的一片荒丘,曾是一个强大富强古国的首都。巴比伦人创造了天文学,发展了医学,建立了语言学。这里的数学、物理学和哲学传到了希腊,神学深深的影响了犹太人,建筑学则被阿拉伯人学去并以之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欧洲。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自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汉谟拉比大帝。

汉谟拉比大帝不但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军事统帅,同时也是残忍的帝王,他对敌人或者叛徒的手段极尽残忍,最喜欢用五马分尸的方式处决自己的犯人。这样的强硬手腕自然是他43年统治的有力保障,也正是在这样的保障之下,他才能颁布这部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这部法典可以在任何入门级的历史书上看到。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被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这个玩意儿现在在法国的卢浮宫。

从法典的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原始医学史中提到的三大崇拜中的两个,第一个不必说自然就是生殖崇拜了,这个事情一目了然。古巴比伦去上古未远,法典的形制遗风浓重也是非常容易被理解的事情。

第二个崇拜就是太阳崇拜了。这要从法典上部的浮雕中看出来。浮雕的上的图形是汉谟拉比国王从太阳神的手中接过了代表无上威严的权杖,是对太阳崇拜的体现。但是为什么早期的文明中会有太阳崇拜了。还是刚才的话题,农耕社会对水源极为渴求和依赖。而在冲积平原的农民,每年所获得水资源与河流的水势有密切的关系,而河流的变化与太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所以在早期的农耕文明中无一例外的都有许多关于太阳崇拜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医学条款

汉谟拉比法典毕竟是一部久远的,相对原始落后的法典,适用于奴隶社会,所以它的所捍卫的信念也落后,那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者被称为:”爪子的法律“。简单的说就是不管受到了什么伤害,自己的利益如何被侵害,只要按照原样还回去就是了。倒是挺容易理解的。

所以法典之中会有这样的记载:

如果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共谋杀害他们的伴侣(她的丈夫和他的妻子),二人将被刺死。
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打断别人骨头的人也要被打断骨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游历巴比伦王国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巴比伦没有医生,病人被带到市场上听取曾有过类似疾病的病人的忠告。这样的记载毫无疑问是非常错误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医学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虽然那个时代大力发展的是巫术医学。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明确的关于医疗问题的记载,大约占法典内容的十分之一,这即是明证。

如果医生在自由人的奴隶的身体里做大型手术,致奴隶死亡,他将必须将另一个奴隶作为补偿。
如果用手术刀医治肿瘤的医生将奴隶的眼睛挖出,必须赔偿奴隶价格的一半。

可以从这样的法律条文中清楚的看出”以眼还眼“的指导思想。因为处于奴隶社会,所以这些奴隶仅仅是财物而不具有人权,即使是因为治疗而死,也只需赔偿即可。因为法典中规定,人分为三种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公民私人奴隶)。

如果在给人做手术的过程中致其死亡,或是用手术刀挖去人的眼睛,医生将被剁手。

而给自由民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看来丝毫不比治疗奴隶时小。如果手术失败是会被剁手的。最早的剁手党原来是外科医生,尤其是这种剁手原因真是令人思之胆寒。当然了,给自由民和给奴隶做手术的价钱也是有着很大的分别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那个时代的外科跟内科可是有着明显的分别的。从事外科手术的医生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以做手术出了问题会被追究责任。但是因为古巴比伦的医学和思想仍然跟原始社会相似,认为疾病是侵入人体的外邪,是超自然的力量所引起的,所以从事”内科治疗“的人,其实是祭司阶层。他们属于特权阶层,是不会被法典中的血腥条文所管辖的。

奶妈

虽然在美索不达米亚妇女从事着医生和助产士的工作,但是法典没有特别提及女性的医务人员。但是对于奶妈却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如果一个奶妈以前带过孩子,然后又为贵族哺育儿子但是没有把之前的经历告诉雇主,而贵族的儿子不幸死掉了,那么这个奶妈将会受到残酷的惩罚。惩罚的方式便是砍掉乳房,很显然,这样一样这个奶妈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条规定还真是充满了极度黑暗的幽默。

法典中的传染病

在法典中还规定,如果奴隶罹患某种疾病,那么他的卖身契可以失效。其中最常被提到的疾病是bennu和siptu,也就是癫痫和麻风,到底是不是这两种病还有争议,但是没争议的是这是两种使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法典规定患有麻风的人会被永久的驱逐,再也无法回到文明社会中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巴比伦人已经知道传染性疾病,并且试图通过驱逐病人的方式进行防治。不仅如此,法典中还规定:如果一个人的老婆得了拉布病,这个人想再娶一个,是被允许的。拉布病就是肺结核。

在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巴比伦医生对于肺结核的症状描写的十分翔实准确:

病人常常咳嗽、痰稠,有时带血,呼吸如吹笛,皮肤发凉,两脚发热,大量出汗,心乱。病极重时常有腹泻......
医学与神灵

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医神是月神辛(Sin),负责掌管药物的生长,因为有些草药在生长过程中不能被阳光暴晒。在各种早期文明中,植物药的使用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同时医学和巫术同源而生,所以植物与神灵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在马克鲁陶片集(Maklu)中多处提到了植物可以消灭恶鬼的能力。

马都克(Marduk)也是重要的医神,同时也是巫术的祖师爷。此外还有女神埃阿、女神宁朱尔撒格(Ninchursag)、尼努塔(Ninurta)、加拉(Gula)、尼那祖(Ninazu)、宁吉施纪达(ningischzida)。也掌管着医疗行业。而一条叫做萨善(Sachan)的蛇被作为符号,同时也是医疗之神。

伊什塔尔Ishtar

这块土地上的哪位女神影响力最大,同时又掌管爱情呢,她就是伊什塔尔Ishtar女神。她不仅掌管着爱情,同时还掌管着生育、战争和农业。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谷物象征农业,脚踏狮子象征战争。

至于生育这方便则在女神一丝不挂的衣着上显示出来。

传说中这位女神跟自己的儿子坦木兹Tammuz结婚,后来又把他杀死了,因为坦木兹是主管大地上的植物,所以他死掉之后大地上就再也长不出庄稼来了。于是Ishtar为了让人类能有庄稼吃,便深入地狱之中救坦木兹。本来这个事情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坦木兹长的实在好看,伊什塔尔的姐姐、冥界之王Ereshkigal也看上了他。

结果两位女神大打出手,最终伊什塔尔获胜,救回了自己的丈夫兼儿子Tammuz。这样,大地上才又万物回春,长出了供人类食用的作物。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有关Ishtar女神的传说对于后世神话的影响。埃及神话中的伊西斯Isis、希腊神话中的阿弗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都有她的影子,或者说这些女神都是一脉相承的。而刚才那个从地狱中救人的故事则十分的明显是希腊神话中农业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故事的原始版本。

农业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

附:得墨忒耳与冬季的由来冥界之王哈迪斯无意中看见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的女儿并且一见钟情,于是便把她抢走,带回了冥界之中。得墨忒耳丢了女儿十分愤怒,便迁怒于凡人,令大地上的庄稼全部枯死。后来其他的神灵告诉了她女儿的下落,于是得墨忒耳奔赴地狱救回了自己的女儿。

希腊的神话中,人如果吃了地府的食物就无法再回到阳间,得墨忒耳虽然救回了自己的女儿,但是狡猾的哈迪斯已经骗她吃了三个石榴籽,所以倒霉的被拐姑娘每年还需要在地府居住三个月。在这三个月期间,她那暴怒的母亲会像之前一样收起大地上的庄稼,这就是冬天的由来。

是不是和伊什塔尔救丈夫的故事十分相似。

巴比伦的伊什塔尔城门

巴比伦城有八个城门,都使用神灵的名字命名。其中最为辉煌壮丽,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巴比伦城的北门:伊什塔尔城门,这也反映也这位女神在巴比伦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伊什塔尔城门修缮前后对比照

这座城门位于现在的巴格达附近,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手中的时候达到了建筑艺术的顶点,也就是说这座城门最壮观美丽的时候是与“空中花园”处于同一时期。

伊什塔尔城门和空中花园并不在巴比伦城的同一个方向,这个剧照似乎有些问题

这座精美的城门上用琉璃装饰,并绘制成了大量的牛、龙和狮子的图案,堪称是美轮美奂。别看它历经几千年的风霜,刚被发现的时候一副灰头土脸的丑样子,但是经过复原之后,能与其他人类文明的任何城池相比而不落于下风。这座大门现在被柏林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座城门的艺术形式和装饰风格深远的影响了之后的伊斯兰教建筑,以至于直到今天这块土地上的人对于这座门上的图案依然十分喜爱。所以在上海世博会上,伊拉克馆内的墙壁装饰就采用了这座大门的图案。

上海世博会伊拉克馆内的墙壁装饰图案取自伊什塔尔城门

伊什塔尔、生殖崇拜和性病流行

伊什塔尔女神对于巴比伦人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或许就体现在了疾病方面。伊什塔尔是象征生殖崇拜的女神,这一点与原始医学史提到的内容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对于这位生殖女神的崇拜,巴比伦有一个极度夸张和怪异的习俗,那就是女子成年仪式是到伊什塔尔女神的神庙中去卖淫。

达到年龄的少女会头戴花头巾,在伊什塔尔的神庙中坐成两排,拜谒神庙的人则在其中穿过,见到自己喜欢的少女便给予钱财并说:“愿迈利塔赐福于你。”然后与之发生关系。巴比伦的女子不分贵贱都无法拒绝这种要求,因为在那时的宗教认为这是为了表达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情。当女子凑够了足够的钱财,充分表达了对于伊什塔尔女神的敬意之后,便可以被算作是成年人了。所以有些长的不够好看的姑娘甚至需要好几年才能凑够足够的钱财。那真是个看脸的时代啊。

如果单单是这样的仪式的话,或许也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但是性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不管进行的名义多么高尚或者卑污,人类永远对这一行为有无比强烈的渴求。所以伊什塔尔女神的神庙便在宗教仪式之外,出现了数量多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卖淫行为。因为卖淫所得还需要向国家交税,所以有这样的记载,称巴比伦依靠卖淫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三分之一,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字。

神妓(temple prostitute)在西亚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不仅仅是巴比伦,在以色列、腓尼基和叙利亚等地方都有。在吕底亚和塞浦路斯,少女靠卖淫挣嫁妆是公开的秘密。这种大规模的卖淫活动在巴比伦持续的很长,直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才结束。

公元42年,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库尔提乌斯(Quintus Curtius)这样描述巴比伦:“这是一个奇怪的不得了的城市,其中所充满的肉欲酒香,是任何一个地方所没有的。”

在那个完全没有任何防治性传播疾病手段的年代里,这种规模的卖淫活动自然会导致性病的不可控的传播。巴比伦文明的没落即于此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另外,虽然巴比伦人崇拜伊什塔尔这位女性神灵,但是在这个社会的底层生活里,男性却绝对缺乏男女平等的精神。希罗多德记载到:“巴比伦一旦被围,居民为省粮食,多有勒毙其妻。”

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巴比伦的语言是闪族人的语言,这种语言是有苏美尔和阿卡德语言混合演变而成的,最早的巴比伦文字其实就是苏美尔文。但是随着方言逐渐加入和随着时间语言自身的演化,巴比伦语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所以其实都是楔形文字,但是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所以早在古巴比伦时代的人,想读通苏美尔人的文字就已经需要专门的翻译工作了,现在存在尼尼微皇家图书馆的泥简中,有大约四分之一就是从苏美尔文翻译成巴比伦和亚述文的。

巴比伦人没有发明字母,他们的文字大约都300多个。现代人在认识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早在1802年的时候,一个叫做格罗特芬德(Georg Grotefend)的希腊文教授就在一个讲演中提到自己为了读懂古波斯石刻上的楔形文字,用了好几年的时间认识了40个字中的8个字。并使用这8个字,找出了石刻上的3个国王的名字,这个开端很好,但是很遗憾的没有继续下去。

1835年,这个工作终于再次展开,这次是一个叫做罗林森(Henry Rawlinson)英国驻波斯外交官。他虽然和格罗特芬德互相不认识,但是却极有默契的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在一个古波斯石碑上辨识出了三个古波斯的著名的王:希斯塔斯普(Hystaspes)、大流士(Darius)、薛西斯(Xerxes)。

与格罗特芬德不同的是,罗林森没有止步于此,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四处乱跑,终于在米底亚山中一个叫比索通(Behistun)的地方,在距离地面三百多英尺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石刻,上面刻满了古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文字。这下罗林森自然是如获至宝,他每天顺着绳索爬到这么高的地方,一笔一划的把石碑上的文字记录下来,后来还是怕不够准确,干脆用石膏拓印了下来。然后自己带着这些宝贝苦苦的研究了12年。

在1847年,罗林森向学术界表示,经过自己的研究,可以确定那块石碑是大流士立的纪功碑,通过对这块石碑的研究,他已经读通了巴比伦文字和亚述文字。但是光凭自己说怎么能服众呢,于是皇家亚洲研究协会举行了一次令人信服的测试:他们让罗林森提供4个经过他训练的自认是可以认识上述文字的专家,然后协会则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块从未公开过的楔形文字文件,让这4位专家在不能互相交流的情况下独自翻译。结果四个人翻译出来的结果大致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他们确实建立了一套辨识这些古代文字的方法,而不是每个人自己毫无依据的瞎猜。我们今天能够通过楔形文字去了解过去,能看懂汉谟拉比法典,还真得感谢这样专家当年的努力啊。

楔形文字记录下的医学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这样记录巴比伦的医疗状况:这块土地上没有医生,所以就把病人带到市场上,如果有人从病人旁边走过,便问他是否得过同样的病,或者有没有看见过别人得这种病。每个人都要问问,不能不回答就走过去。

这样的记录只能让我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千万别对旅行游记过于信任。希罗多德的描述给我们的印象是巴比伦简直就是一片医学的荒漠,但上文所说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医疗行为的记载已经说明了,在巴比伦已经形成了医生这个阶级,而且不属于僧侣阶级。不但如此,医生还是在一定的法律制度下行医呢。

感谢文字学家的努力,使我们可以对巴比伦的医疗状况有所了解。当时的医生使用的常见药物也都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植物的各个部分,比如藕、橄榄、月桂、大蒜等等。除了植物他们自然也使用了许多中动物的各个部分。除此之外,自然就是当时所能获得的各种矿物了,比如明矾、铁和铜。

另外一个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的习俗就是使用各种秽物,这样的使用理念是为了利用秽物把魔鬼从人体内驱逐出去。而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在其他文明的医学中,以屎为代表的秽物非但没有迅速的从医学领域中离开,反而开创出一个广阔的市场和与之伴生的可笑理论。

至于关于癫痫的记载也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巴比伦的医学理念并未比原始时期的医学领先多少,仍然是将疾病视作是”外邪入侵“所致的,只要是将恶魔从人体内驱逐出去,病自然就好了。

吉尔伽美什

大英博物馆中有12块残破的泥简,堪称是楔形文字中的珍品,这12块泥简上记载着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作品中最著名也是最动人的吉尔伽美什叙事诗。这是一部可以与《伊利亚特》相提并论的史诗,其中所描述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

故事的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Uruk)之王,是萨马什-拉菲什提姆的后裔。这个拉菲什提姆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前文提到苏美尔人已经有了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而在苏美尔人的传说中,拉菲什提姆是在洪水中幸存者并且因此获得了长生不老。这样的描写自然也反应出了人类各种崇拜之一:先祖崇拜。

吉尔伽美什在故事中有着极高的个人素质:高大强壮、天生神力、英勇善战,而且还长的帅。当然这一切在他的基因方面的优势相比都不算什么。

他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谈英俊,举世无双。目光远大,通晓宇宙万物。经验宏富,断事入神。别人看不见的,他看的见。别人猜不透的,他猜的透。

据诗中描述,他三分之二是神 ,三分之一是人,也不知道是如何实现这样怪异的遗传学现象。我们姑且就相信诗中所说吧。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像吉尔伽美什这样的人物,自然会招致诸多嫉妒和不满,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穷兵黩武,于是导致了人民的不满。总之,听闻了太多这种不满的伊什塔尔女神去找到了他的身为神灵的母亲阿鲁鲁(Aruru),她建议阿鲁鲁按照吉尔伽美什的样子再造一个儿子,让他们两个人为敌,这样吉尔伽美什就不会去侵扰他的人民了。

于是阿鲁鲁听从了伊什塔尔的建议,用泥捏了一个人,并吹了口气赋予了他生命。这个人就是恩奇都(Engidu)。阿鲁鲁赐予了他野猪的体力、雄狮的勇武、飞鸟般的快捷。这样的设定也体现了那时的万物有灵思想,认为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着种种神奇的力量。不过似乎恩奇都因为拥有了太多动物的特性,使得他认为自己就是个动物,根本不愿跟人打交道,整天跟野兽混在一起。

猎人想捕捉恩奇都,但是做不到,于是就去求吉尔伽美什。猎人建议使用美人计抓住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同意这个计策,于是派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巫,在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搔首弄姿,恩奇都果然上钩,跟这位女巫缠绵了6天7夜。当他缠绵的激情退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野兽朋友都弃他而去。于是恩奇都就这样被美丽的女巫带到了吉尔伽美什面前。

这时的伊什塔尔女神和乌鲁克的人民都期待着两个人杀个昏天黑地,两败俱伤。可是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居然不打不相识,最终还成了生死之交。不但如此,还一起进兵埃兰,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凯旋的时候吉尔伽美什更是封恩奇都为王位继承人。看到这样的结局,伊什塔尔女神也惊奇的发现吉尔伽美什竟然是如此的强大和富于魅力,多情的女神从对他的仇恨转变成了浓浓的爱意。

伊什塔尔女神是个敢爱敢恨的,就向吉尔伽美什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女神又十分博爱,不仅爱着许多人,甚至跟许多动物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于是吉尔伽美什拒绝了女神的爱意。愤怒的女神派出猛兽复仇却被两位英雄杀死,恩奇都甚至把猛兽的一条腿扔到了女神的脸上。于是暴怒的女神降下疾病,杀掉了恩奇都。

于是吉尔伽美什为了救自己最好的朋友,历经千难万险寻找自己那长生不老的祖先拉菲什提姆。各种情形不一一详述,只是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在这艰险的历程中,吉尔伽美什曾在海上经历了40天的大风大浪,请记住它,40这个数字日后在医学史会大放异彩。

吉尔伽美什见到了拉菲什提姆之后获得了一颗神奇的仙草,可以医死人肉白骨,令亡者复生。吉尔伽美什欢天喜地的往回走,可是在快到家的时候经过一条河,他想除掉自己的疲劳之后再去救自己的朋友。可是当他洗完澡穿衣服时,却发现一条蛇偷吃了自己带回来的仙草,并且脱掉旧皮露出焕然一新的新皮,飞快的游走了。

而这个故事真是最早的把蛇作为医疗象征的记载。这个故事的根源是因为古人看到了蛇每年褪掉旧皮就变的似乎年轻起来,于是认为蛇是长生不老的象征,或者至少有自我的治愈能力。所以之后才会有《圣经》中记载摩西树立起铜蛇给人治病,所以才会有医疗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以蛇为伴,所以直到今天蛇依然还作为医疗的象征被印在救护车上。

这一切的源头,那12块残破的泥简,至今还静静的呆在博物馆里,一如几千来它们所做的那样,只是默默的守着自己的那些美丽的故事,从不在意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爱在西元前》

看完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医学史,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样的一首歌。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三千七百多年/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就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这首《爱在西元前》据说是作者逛了博物馆之后,灵感大发写就的。优美的韵律感,佐以几千年前的传说故事,娓娓道来千载一下的爱情一如往昔,令人不由的沉溺于跨越时间的纯真感情。此歌甫一问世就广为流传,并获了不少奖项。这首歌被收录在周杰伦的专辑《范特西》中。

据说,这首歌的故事原型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Ⅱ)和她妻子米蒂斯的故事,传说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就是他为她妻子而建造的。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如果说方文山填词的时候讲的故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故事,那就不该说是古巴比伦,因为他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但是歌词中又说到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法典,这又没什么错误,因为颁布法典的是汉谟拉比国王,他倒是货真价实的古巴比伦国王。

问题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美索不达米亚耳的文明和医学史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这首浪漫的爱情歌曲似乎也可以被听出别样的味道:巴比伦王颁布的法典中规定,一个人的老婆得了肺结核,他是可以再娶一个的。苏梅女神,伊什塔尔女神是保佑卖淫业的神灵。祭司、宫殿,这些都是几千年前负责卖淫的人和场地。

当听到周杰伦反复唱到:我以女神之名许愿的时候,天知道他要许什么愿......



来源:十五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5-3-3 20:39 | 只看该作者
歇息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2-1 12:0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