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治疗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发展很快,明显提高了各类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但由于常用的抗白血病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使残存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白血病细胞长时间大量繁殖,故而成为白血病的缓解期常见并发症,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此为白血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临床诊断“cns-l”的标准欠灵敏,故利用影像手段(ct和mri)发现“cns-l”,及时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佐证,成为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一般认为,白血病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两种途径:①直接播散,颅骨的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通过桥静脉的外膜或硬膜下间隙的神经末梢迁移到软脑膜。②血液播散,白血病细胞通过表浅蛛网膜静脉壁内膜移入中枢神经系统[1]。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颅内高压综合征,ct平扫阳性率低,表现为脑池、脑沟消失,增强扫描可呈脑回样强化,广泛受侵者可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2]。当白血病细胞侵犯表浅软脑膜后,沿virchow-robin间隙在血管周围延伸,通过破坏软脑膜神经胶质层后进入脑实质,形成肿块,即“绿色瘤”。临床上可有脑实质受压改变。 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此时应与“cns-l”的一常见并发症“脑出血”相鉴别:ct平扫“cns-l”为略高或等密度,周围一般无低密度水肿带;“脑出血”则密度更高,且周围常会有低密度水肿带。mri“cns-l”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脑出血”急性期t1wi为等信号,t2wi均为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cns-l”为明显均一强化;“ 脑出血”则无或周边环形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