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摄影系统与cr摄影系统在床边摄影性能的比较
摄影x线系统
(一)传统摄影
1.设备:国产50ma床旁x光机。
2.器材:柯达高速增感屏。
3.胶片:柯达感绿扁平颗粒胶片(感度400)
4.成像方式:柯尼卡高温快显洗片机冲洗
5.存储:胶片存储
(二)cr摄影系统
1.设备:岛津200ma床旁x光机。
2.器材:存储磷光屏
3.胶片:感红外激光打印片
4.成像方式:柯达机光打印机
5.存储:图像存储软件存储
三、工作流程的评价
(一)传统摄影系统流程
1.查看机器状态
2.摆体位设定曝光条件,完成曝光
3.冲洗胶片,并存档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导致照片不能诊断的不安全因素
1.国产上海机器为固定阳极,x线的产生是在真空的环境下,由高速运转的电子撞击耙物质产生。其中靶物质是固定阳极。在大量曝光中管球表面易在同一位置产生凹陷从而影响x线的方向性,影响照片的诊断质量。
2.由于床旁摄影有别于常规摄影。在设定曝光条件需要很准确但又不能浪费过多时间,可往往曝光条件设置不是很精确,导致影像密度差别。这就在影像诊断中造成漏诊误诊,以致重复投照,增加工作量。
3.完成拍片后,在暗盒的传递过程中易误操作如不慎碰动暗盒开关造成照片感自然光而无法诊断。
4.洗片机是由药液冲洗,在大量的冲洗过程中药液极易疲劳且不易精确控制造成洗片质量不高。
(二)cr摄影系统工作
1.查看机器状态
2.摆体位,制定曝光条件完成曝光
3.打印胶片,光盘存档
在cr摄影的工作步骤中由于
1.管球为旋转阳极,使得曝光量的准确性大大增加。由于是电力推动,机器移动快速,灵活度高,减少碰撞。 。
2.机器已预定曝光条件,曝光时只需选定对应的曝光值,减少了时间。
3.由磷光屏存储图像,降低了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使照片感光的问题。
4.由cr系统后处理功能调节特性曲线,打印出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照片。
在支持x线摄影的工作环境中由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1.设备:
x线照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诊断质量。而设备是产生优质x线的重要保证。采用大容量,小焦点的旋转阳极,可控照射野床旁x线机。在使用岛津200ma床旁x光机,未发现因设备原因导致照片损坏。
2.图像处理:
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的出现使传统放射技术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它把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照片影像质量而且降低了医患人员的受辐射剂量。收集90例病人照片分成两组,
第一组传统x线摄影45例病人曝光条件 kv60至65、mas25至30、 体厚22至23.5
第二组cr摄影45例病人曝光条件 kv50至55、mas20至25、 体厚22至23.5、
对照发现传统摄影第一组采取的传统摄影比第二组cr摄影曝光量高出20%左右,并且照片满意率第一组传统摄影满足诊断82%废片率2%、第二组cr摄影35例满足诊断99%废片率0%。由此看出曝光量第一组传统摄影比第二组cr摄影高出15%至20%,,照片诊断满意率第一组传统摄影低于第二组 cr摄影17%。由此看出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对患者投照成功率接近100%。
3.医患之间的防护:
由于sars疾病的强烈传染性,使得病人需经常进行床旁x线检查,这样就使得患者和投照者大大增加受照剂量。利用cr摄影系统可调特性曲线的原理使得医患之间的辐射剂量大大降低传统x线摄影系统需要洗片作最后的加工环节,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sars病菌的亲水性,使得放射工作人员增加了危险度。而cr摄影系统是干片操作,并且可以远程传输,减少了这种危险性,从而保障了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
结论:
1.传统x线摄影的照片质量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应大量的床旁投照工作,如摄影条件的选择,照片的冲洗加工,影像的诊断满意率。但是制定一 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还是能取得满意的照片质量,但往往是占用宝贵医务技术人员维护传统x线摄影的工作环境换来的。
2.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做动态采集,cr静态采集需要手工操作,采集速度较慢。网络传输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等。
3.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由于是调节特性曲线完成工作的。它的准确性依赖于工作人员平时对cr系统的深刻认识,以及基础理论的积累。如果不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是不能发挥cr系统最佳性能的。
4.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系统运行稳定,有较好的动态范围及线型,网络连接能力强,可充份利用现有x线设备改造不改变工作流程。图像质量的清晰度高,数字化处理功能丰富降低了照射剂量,缩短影像处理时间,易保存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