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zhany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10-5 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复习相关文献_<<放射学实践>>2006.7后再来看本例表现,大家觉得是不是有相似的表现?平扫略高密度,其内见片状高密度影;增强早期无明显强化,延时低密度灶清晰可见。当然亦有少数作者说病灶有延时强化的特点。
文图摘自如下:
病理特点:脾脏炎性假瘤病理上均表现为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均为阳性。其内伴以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凝固性坏死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炎性假瘤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阳性,而其它肿瘤标记物阴性有助于鉴别。
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本组病例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影(与灶性出血有关)、小片状低密度影(与凝固性坏死有关)、边界清晰(如图)。ct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其中3例增强后病灶周围可见条状低密度影,与病理发现不完整包膜一致。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本组病例t1wi序列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动态增强后各期均未见强化(如图)

本组脾脏炎性假瘤ct均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并发现灶性出血所致散在点状高密度、小片状坏死所致低密度、包膜,边界清晰等征象,可提示其为良性病变,不同于脾脓肿、肿瘤等低密度改变。ct增强扫描各期可
不强化或有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脾脏炎性假瘤的鉴别诊断: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 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总之,虽然脾脏炎性假瘤为少见病变,但仔细分析其临床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仍能作出正确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10-6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以下是引用腾龙阁在2006-10-2 2:32:00的发言:[br]脾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纤维化的炎性肿块,脾脏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一般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偶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发热性炎症的临床表现。[br]    脾脏炎性假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少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外伤、贫血等因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br]    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br]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及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br]    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如果能有mri的图片就更好了。(综合文献摘录)[br][br][br]
[本贴已被 腾龙阁 于 2006-10-2 2:37:5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10-7 01:03 | 只看该作者
好啊,这个结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6-10-8 07:09 | 只看该作者
罕见病例,值得学习,该肿瘤见包膜形成,静脉轻度强化,真是值得仔细斟酌的,多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6-10-10 00:42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ysxyy”的观点:“男,35岁;左上腹部不适月余,b超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
我倒觉得huangaiying1   zhanyong说的有道理,本例我不太支持血管瘤诊断;
1、病变较大,从图片上看其直径有8cm,呈圆球形,很规则,这样的血管瘤形态似乎有些少见;
2、其强化不太对劲,平扫呈略高密度,动脉期低于正常脾脏密度,而静脉期也呈现略低密度,因为没有延迟扫描我们并没有看见其和脾脏呈现等密度的表现;
3、尤其是病变在强化中均呈现均质表现,值得怀疑,这么大的血管瘤怎么不表现为从中心/外周向外/向内填充呢?
4、病灶邻近部位可见供血血管,我们为什么只考虑到血管瘤的畸形血管而不考虑为肿瘤的瘤血管呢?
5、至于定性,实在是很难,不过我认为淋巴瘤不能除外;”
考利:1包膜下血肿,2 炎性假瘤,3 淋巴瘤。4不典型血管瘤不排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6-10-12 06:34 | 只看该作者
平扫示脾脏类圆形略高密度软组织肿影,边界隐约可见,内见有条状高密度影。动脉期边缘线状强化,与正常脾实质分界清楚,静脉期和脾脏密度基本一致,呈等密谋改变,与脾脏分界不清。
考虑良性肿瘤:血管瘤可能性大,淋巴瘤待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6-10-17 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94(ct):脾脏占位性病变(7cm*10cm)

总结:脾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肿瘤样病变, 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的纤维化炎性肿块;病理上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eb 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外伤、或者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除左上腹疼痛或不适外,无发热等一般性炎症的临床表现,亦无身体其它部位炎症病史;偶为体检时发现多见。
    ct表现: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或模糊,密度不均匀;部分可见钙化及斑点状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物无明显强化,与明显不均质增强的脾实质呈强烈对比。在静脉期或延迟期,病变可有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增强。
    鉴别诊断:(1)脾淋巴瘤:一般多发,单发者可有轻度增强,钙化较为少见。②脾血管瘤:ct 平扫与炎性假瘤表现相似,但血管瘤有典型的增强表现,即“快进慢出”征象;脾脏炎性假瘤与血管瘤的区别在于前者早期无强化,且延迟期始终未变成等密度。③脾转移瘤: ct平扫多为低密度, 强化不明显,可出现“靶心”征或“牛眼”征,常有原发肿瘤,脾外淋巴结肿大,少有钙化等可资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6-24 01:00 | 只看该作者
V0094病理结果:脾脏炎性假瘤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8-4 06:44 | 只看该作者
脏炎性假瘤是由多种细胞成分组成而形成纤维化的炎性肿块,脾脏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无特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一般为左上腹不适、疼痛或偶为体检时发现,一般无发热性炎症的临床表现。[br] 脾脏炎性假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一种内源性或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少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外伤、贫血等因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br] 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脾脏炎性假瘤按组织成分分为3种类型:黄色肉芽肿(以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以浆细胞为主),硬化性假瘤(显著纤维化),由于脾脏本身是淋巴网状器官,脾脏炎性假瘤在病理检查中易与脾脏肿瘤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br] 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及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br] 脾脏内出现边界清晰的单发肿块时,应考虑炎性假瘤的可能,并应仔细分析其影像学改变,对其与脾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脾脏疾病包括脾脏先天变异,脾脏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炎性假瘤),脾脏囊性病变(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脾良性肿瘤(血管瘤、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淋巴管瘤),脾脏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血管内皮肉瘤等),脾梗塞,脾外伤等几大类。脾脏炎性假瘤主要应与脾脏肿瘤性病变鉴别,脾脏血管瘤多无包膜,并且强化较具有特征性,脾脏其它肿瘤mrit2wi序列多以高信号为主,有助于与脾脏炎性假瘤t2wi低信号鉴别。如果能有mri的图片就更好了。(综合文献摘录)[br][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6-6 15:41 | 只看该作者
平扫脾脏内示单发的类圆形略高密度灶,边界欠清楚,内见有条状高密度影。动脉期边缘强化,静脉期和脾脏密度基本一致,且均质,与脾脏分界不清。
首先考虑血管瘤。
鉴别:淋巴瘤往往伴有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