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高仕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1381:右心膈角占位,一例少见病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02:24 | 只看该作者
结果:转载__________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1例
the right congenital parasternal hiatus greater omentum hernia :report of one case
高仕福,郭德军,蔡德荣,王虎,王伟(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四川 射洪 629200)
gao shi-fu, guo de-jun, cai de-rong, wang hu, wang wei
(hospital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ehong sichuan 629200,china)
[关健词] 疝,横膈;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655.6;  r81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1062(2005)07-0418-02

病例  女,47岁,右季肋部渐进性胀痛不适,气短4月余。无发热症状,否认胸腹部外伤史 。查体:右下肺部叩诊呈浊音,右下肺呼吸音减弱,余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x线胸片示:右下肺野淡薄增密影,上缘呈弧形向上凸起,边界清楚,光滑,透过阴影可见肺纹理,心脏位置形态大小正常(图1) 侧位于膈前中份呈半圆形向上凸起,境界清楚,光滑(图2)。x线提示(1)右膈疝;(2)右膈膨升;(3)右膈或膈下占位;(4)右肺底占位;建议ct检查明确诊断。
胸部ct平扫示:右胸中下部偏前内侧可见一大小约12.0cm×8.5cm×8.5cm囊袋状脂肪占位,ct值为-117.1hu,其内可见细线状血管影,前缘与前胸壁相贴,后缘光滑、规则,其颈部位于胸骨后(图3)。右下肺血管纹影受压移位。ct提示:右膈下脂肪占位。
手术所见:大网膜经右剑突下一膈肌薄弱孔(morgani孔),直径约4.0cm,疝入右胸腔,疝囊为腹膜腔伸入构成。术后诊断: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

  
讨论 胸骨旁疝,罕见,其发生率不足全部膈疝的10%[1],此疝经morgani孔,位于膈前方,内缘为膈肌胸骨枝,外缘为起自第7肋软骨的肌纤维,正常时有内乳血管通过,本病多见于右侧,形成心旁肿块,疝内容物有网膜、肝或肠[2]。常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季肋部不适是较常见的症状;有时兼有肩背部疼痛,少数还可有腹痛、腹胀及呕吐等症状,多数无任何症状。
x线常表现为右下胸内前份半圆形或卵圆形增密影,上界一般清晰、光滑,视疝内容物不同可表现为致密影(肝)、淡薄影(大网膜)及气腔影(胃肠)。本病内容物为大网膜,其主要成分为脂肪,故表现为淡薄增密影,通过阴影可见下叶肺纹理,此为本病特征性表现。本病单从x线正侧位胸片检查,常难以确诊,容易与肺底占位、膈肌或膈下占位以及膈膨升等相混淆,至于鉴别诊断有赖于ct、mri;尤其与肺底占位相鉴别,将直接决定外科手术方案的选择。
本例ct示右前下胸腔内侧囊袋状脂肪占位,内有细线状血管纹理,其颈部位于胸骨后,表现典型,容易与脂肪蓄积和脂肪瘤相鉴别。但因本病罕见,我们对本病认识不足,加之ct未做薄扫及冠矢状位重组,故术前未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mri检查优于ct,mri可多方位成像,mri冠状位可显示疝内容物与膈下相通,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是脂肪性病变t1wi加权和t2wi加权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其信号明显减低是其特点,有条件者可选用。
[参考文献]
[1]曹来宾,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42.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7.
[3]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6-12-31 18:54 | 只看该作者
大网膜疝,纵隔脂肪瘤及较大的心包脂肪垫均可表现为此位置肿块状影像,三者鉴别如下:
    心包脂肪垫是一种正常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的较肥胖者。发生在左心膈角的机会较多,但也可以发生于右心膈角甚至双侧。在病理上,心包脂肪垫为无包膜的脂肪组织。病人一般无症状。由于心包脂肪垫为无包膜的脂肪,因而边界不十分清楚,可以排除。
    纵隔脂肪瘤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有完整包膜,75%的纵隔脂肪瘤发生在前纵隔,特别以右前下纵隔多见。在临床上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不能完全除外。
    大网膜疝是指大网膜脂肪经过莫氏孔(foramen of morgagni)或博氏孔(foramen of bochdalek)疝入胸腔。经莫氏孔疝入胸腔者肿块位于右侧,而经博氏孔疝入胸腔者肿块位于左侧。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在ct扫描中如果在脂肪密度肿块中看到细线状的大网膜血管,则有助于大网膜疝的诊断,并借此与纵隔脂肪瘤鉴别。但如看不到这种细线状大网膜血管,也不能除外大网膜疝。有特殊病例可以平扫及增强ct检查在脂肪密度肿块中均见不到明确的细线状大网膜血管影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03:15 | 只看该作者
x1381:右心膈角占位,一例少见病结果:
右胸中下部偏前内侧可见一大小约12.0cm×8.5cm×8.5cm囊袋状脂肪占位,ct值为-117.1hu,其内可见细线状血管影,前缘与前胸壁相贴,后缘光滑、规则,其颈部位于胸骨后
手术所见:大网膜经右剑突下一膈肌薄弱孔(morgani孔),直径约4.0cm,疝入右胸腔,疝囊为腹膜腔伸入构成。术后诊断: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9-29 18:56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 右胸中下部偏前内侧可见一大小约12.0cm×8.5cm×8.5cm囊袋状脂肪占位,ct值为-117.1hu,其内可见细线状血管影,前缘与前胸壁相贴,后缘光滑、规则,其颈部位于胸骨后
学习了 谢谢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9-30 17:11 | 只看该作者
持纵隔脂肪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5-15 07:48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先天性胸骨旁大网膜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