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短食管型食管裂孔疝(有称先天性胸腔短食管胃)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为食管先天变异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婴幼儿中,主要临床症状为食后出现呕吐症状,往往在出生后不久即已出现,也可呈喷射状。它是一种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使部分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食管裂孔疝分为食管裂孔滑动疝、食管旁疝和混合型。85%患儿生后第一周内出现呕吐,10%在生后6周内发病。立位时不吐,卧位时呕吐明显,可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可含有棕色或咖啡色血液。有的患儿可引起继发性幽门痉挛,临床极似幽门肥厚性性狭窄。1/3婴儿可以出现吸入性肺炎。食管旁疝可发生胃溃疡,偶尔可以出现胃坏死,需要急诊手术处理。滑动疝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自已消失,一般采用体位疗法,对有严重贫血、生长障碍、胸腔内胃泡较大或食管旁疝者,主张手术治疗。
x线表现:立位胸腹平片主要表现为含气胃囊在胸腔与膈下胃部相连,并见胸腔胃囊有宽大液平。上消化道造影显示上段为一短食管,全胃或部分胃经食管裂孔疝至膈上,疝囊一般位于左膈上,亦可位于双膈上或位于右膈上为主,典型者显示为一短食管,下接一扩大的膈上疝囊。国内有报道将小儿食管裂孔疝分为四型:巨大型疝,中型疝,小型疝和柱型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