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747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排和多排螺旋CT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0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区别  多排是怎样功能的啊?我是新手 谢谢大家回应 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12-10 07:25 | 只看该作者
单排螺旋只有一排探测器,多排螺旋有多排探测器。单排的扫描,成像速度太慢了,好多功能无法应用[emb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12-10 23:5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多排出来的射线式椎体的,立体的。单排是平面的[emb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12-11 01:2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各位老师都不肯赐教啊,我门没多排,不是很了解,有知道的来灌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12-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多层ct机及其临床应用的进展

                                        帕米尔1 曹厚德2
                                    1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32)
                        2 上海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40)





                  
【提 要]目前ct机的发展热点是多层螺旋技术 即x线管旋转一圈可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本文就多层ci一机的探测器类型。主要扫描参数、优越性和局限性以及临床应用的拓展作了介绍。
【关 键 词】多层面ci-tlt 探测器 扫描参数 临床应用
                            the advances of the mutislice ct scanner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bstract]in current days,the hot topic ofct development is the muulti-slice spiral technology namely,the x-raytubes rotatinga cycle can get slice images of the human body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you the types of detectors in the mutlslicect system,its main scanning parameters,its advantages,limit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words] multi-sllcectsystem;detector,scanningparameter,cllnlcalappllcatlon

1 发展简史
1985年,ct机扫描采用滑环技术来实现旋转部分和静止部分的馈电及信号传递。1988年,在滑环技
术日益完善和成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螺旋c-r机,使数据采集的速度和对比剂的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次屏息周期内可进行很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减少了运动伪影,使多平面重建的图像质量得到改善,三维
图像重建成为可能。由于采集数据速度加快,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病人检查效率。
1992年,推出了双层探测器的 ct机。两排探测器被设计成弧形,不论是轴向扫描或螺旋扫描,均可进行一次同时2层图像的数据采集,因此其扫描覆盖范围是单层探测器的2倍,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双层探测器 ct机是多层探测器 ct机的先驱。1998年同时进行4层图像采集的多层ct机问世,其数据采集率是单层探测器c-r机的4倍。此外,还有每秒进行2圈扫描的多层ci一机什b多数单层螺旋ct机扫描速度快1倍),因此,这类ct机的扫描速度是大多数单层螺旋ct机的8倍。2000年,一次采集8层图像的ct机诞生,与4层采集相比,减少x线管损耗将近一半,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及检测效率可提高1倍,义线剂量可减少一半。已可用于心脏、大血管等动态器官的检查。
2001年推出了16层采集的ct机,最薄的采集厚层为0.5mm,实现了真正的各向同性体素采集,全周扫
描采集时间为0.5s,对心脏等动态器官全部可以实现一次屏息采集。

2 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2.1优越性
就扫描性能而言,4层探测器的ct机较常规机优越4~8倍。多层ct机解决了常规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与层面准直之间的矛盾关系,从而消除了常规螺旋ct机最为严重的弱点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多层ct机的主要优越性如下:
(1)缩短扫描时间:①减少运动性伪影,这对儿童、创伤病人、急症重危病人的检查十分有利;②提高实
质性脏器的扫描效果,使动态增强扫描的分期更为明确;有助于调整对比剂用量、浓度及注射速度。
(2)增加扫描范围:可进行主动脉与周围动脉、胸一腹主动脉、颈动脉自主动脉到大脑内循环等的血管成
像检查(cta)。
(3)减少扫描层厚:可进行近似各向同性成像。如任意平面成像、多层面重建及三维显示等。
2.2局限性
多层ct机的主要不利因素为明显增加了c t检查的数据负荷量,特别在选择进行近似各向同性成像时更甚。例如一次长度为60cm的胸腹部扫描,采用4xl mm准直,扫描时间 50s,可产生 500-800帧图像。主动脉及外周动脉一次 cta扫描可产生 1000帧以上图像。但是,也必须说明:只有要求得到高质量薄层图像时才有必要增加病人所接受的辐射线量。除此以外,多层ct机所需的辐射量均低于常规ct机,或与螺距为2的ct机近似。
3.探测器的类型(见图1(a)\\(b)\\(c))


   现今,多层ct机可同时获取2、4或8个层面的图像。但是除双排探测器系统外,所有多层ct机均拥有4排以上的探测器以实现一种以上的准直设定(通过选择适当的准直并结合邻近数排探测器的信号来完成)。探测器阵列的类型有两种:
3.1平行排列探测器
由数排相等厚度、平行排列的探测器组成阵列。
3.2非对称阵列探测器由数排不同厚度的探测器组成阵列。
上述两种类型的扫描装置虽各有其优缺点,但至今尚未见到从本质上超越这两种方式的机型问世。非对称性探测器排列方式在阵列中央采用数排较小的探测器而在外周则采用数排较大的探测器。这种混合型
阵列方式应用于所有 16层 ct机中。

4.成像系统的性能

多层ct机成像系统的性能与探测排数w)成比例,并随x线管旋转时间(rt)的缩短而提高。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普通螺旋ct机及多层螺旋ct机。不同类型ct机的相对性能及有关扫描参

数见表1。随着成像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层面准直越来越薄。拥有丈层探测器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12-11 17:41 | 只看该作者
螺旋ct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点
1. 实时成像与ct透视
螺旋ct,特别是msct大大缩短了成像时间。一个层面的扫描时间已缩短到亚秒级,图像重建时间也短到1秒,几乎可达到实时成像的水平。
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的连续扫描,给临床带来很大方便。对于不合作或难于制动的病人或运动器官的扫描,不难完成检查。病人检查时间的缩短,增加了病人的流通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连续扫描可获得连续层面图像,避免漏扫层面所致小病灶的漏诊。使用msct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的连续扫描。用16层msct可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完成150cm的长距离扫描,可一次完成胸、腹部和盆部的扫描。实时成像有利于运动器官的成像和动态观察,易于得到感兴趣器官或结构的期相ct表现特征,例如对肝脏的动态ct扫描,不难得到肝动脉期等精确的期相图像。

1秒或亚秒级采集的容积数据行连续成像(continuous imaging)于1秒内可显示6~8帧图像,达到近于透视的效果,即所谓ct透视(ct fluoroscopy),对开展ct介入技术很有帮助。
               msct比单层螺旋ct的优势获得更薄的层厚,薄达0.5mm甚至0.5mm以下;以更快的速度行更长距离的扫描,全身扫描只需约20s,获得的容积信息更为丰富,可作不同方位断面的图像重建和图像后处理;减少层面间信息的重迭,降低噪音,改善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更快的数据采集速度,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辩力,扫描时间缩短,如用16层msct作心脏扫描的时间可缩短为65ms,可行心脏实时成像。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对比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msct所得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可达到24线对/cm,可更好地显示微小结构;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大致可减少60%。
三维重建技术:msct(multislice ct,msct)所得三维立体ct图像更为清晰,对病灶的定位及其同邻近器官、结构的毗邻关系更为明确。
msct不同于单层螺旋ct,后者用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每旋转360°获得一个层面图像,而前者则用锥形x线束,对称或非对称的多排宽探测器,多个数据采集系统,大容量单台或多台计算机处理信息,球管每旋转360°可得2~16个层面的图像。探测器的宽度与排数决定着层厚的厚薄与扫描时间。msct的机架滑环设计、数据传输方式及图像重建方法均与单层螺旋ct不同。

2. ct图像显示
螺旋ct除可快速提供大范围、薄层厚的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的同性高分辨力图像外,还使一些图像显示技术,如三维重建、容积再现、仿真内镜和cta等图像显示技术进一步提高,使器官、结构及其病变的显示方式有所改变,显示能力有所提高。
主要后处理技术]
mpr(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s
ssd(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
          surface shaded display
mip(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cta(ct血管成像)
     ct angiography
ve (仿真内窥技术)
     virtual endoscop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12-12 02:43 | 只看该作者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1 降低x线球管的损耗
常规和单层螺旋ct球管旋转一周仅能获得一幅图像。准直器所遮挡的x线没有得到利用,是一种浪费。多层螺旋ct球管发射同等量的x射线,可以获得4层以上图像,使得x线的利用率提高到单层扫描的4倍以上。相同pitch值,同样的球管消耗在z轴方向的覆盖宽度为单层ct同样螺距的多倍。在不增加球管负荷的情况下,一次屏息扫描可覆盖更长的范围,而且并没有降低图像质量。同样的覆盖长度,扫描周期仅为单层ct的n分之一,曝光时间缩短。降低了x线球管的热量积累,减少或根本不需要散热等待,延长了球管的使用寿命。
       2 扫描覆盖范围更长
由于探测器具有多个数据采集通道,使用同样的层厚、同样的扫描时间、相当于同样螺距时,覆盖范围是单层的n倍。使在一次屏息内完成更长范围的扫描成为可能。目前多层螺旋可在30秒左右,以2.5mm的薄层,完成长达600mm的自胸廊上口到耻骨联合整个躯干的扫描。
        3 扫描时间更短
由于取消了扫描时间间隔,单层螺旋扫描已经使检查时间缩短到原来的近十分之一。多层螺旋则使扫描时间又进一步缩短。在保持原来的层厚,覆盖原来一样的长度,相当于同样螺距的条件下,扫描时间仅为单层螺旋的n分之一。如果采用0.5秒扫描周期,扫描时间会再缩短一半,为单层的八分之一。这给增强扫描和增强后的分期扫描带来更大的益处。在增强扫描中,或者可以利用原来对比剂的剂量进行更长范围的扫描而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或者可以降低对比剂的用量,保证在高血药浓度的情况下,扫描完预定区域。有文献报道,对比剂的用量至少可节约20%。不仅减少了病人的费用,也减轻了病人由于对比剂用量多所造成的毒副反应。在增强后的分期扫描中,多层扫描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覆盖预定范围,使分期扫描更加精确。例如,在单层螺旋扫描时,增强后25秒开始动脉期扫描,至肝脏下缘时,时相已接近门静脉期。多层螺旋可以10秒内完成整个肝脏的动脉期扫描,使每层图像都处在真正的动脉期内。
        4    扫描层厚更薄
由于具有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可以在一次屏息扫描中,同样的扫描时间,保持原来覆盖长度的条件下,采用更薄的层厚完成检查,大大检查了z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由于能采用0.5mm层厚,z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已达到与横断面图像空间分辨率一致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mpr和三维图像的质量,使其与横断图像质量相同,称为各向同性。
        5    提高三维成像的质量
多层ct多采用更薄的层厚进行检查,在z轴方向上增加了采样密度,使我们在扫描后的图像后处理工作中获得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的各种重组或重建,消除后处理图像中z轴方向出现的阶梯状图像边缘(stair stepping)。例如可获得更优秀的支气管树的ssd图像、主动脉边缘更光整的mpr图像或者在仿真内窥镜的观察中,显示更平滑的胃肠道或血管内壁,提高了三维成像的质量。
        6、多层与单层螺旋ct的不同
       ①  探测器阵列的不同  单层螺旋ct的z轴方向只有一排探测器,多层螺旋ct改变为具有四组以上通道的多排深测器阵列,不同厂家的探测器排数和构造不同。等宽(对称排列)型有ge公司,为16排1.25mm宽的探测器,覆盖范围最大20mm;toshiba公司,为34排,其中中心4排0.5mm宽,两侧共有30排1.0mm宽的探测器,最大覆盖范围32mm。不等宽(非对称排列)型有siemens和marconi(picker)公司,为8排不同宽度的探测器,分别为1、1.5、2.5、5mm各两排,最大覆盖范围20mm。
      ②   x线束的不同  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线束为薄扇形,因为对面z轴方向只有一排探测器接收信号,所以,x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多层螺旋由于对面z轴方向是具有四个以上通道的多排探测器,x线束的宽度等于多个层厚之和,改变为厚扇形x线束,最厚可达32mm,提高了x线利用率。
        ③  数据采集通道的不同  z轴方向单层螺旋仅有一组通道采集数据,多层螺旋则根据层厚的不同,把多排探测器组合成不同的n组,形成数据采集的n组输出通道。n组通道在扫描过程中,同时分别对各自连接的探测器接收的x线所产生的电信号进行采集、输出。
         ④ 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  单层螺旋一个旋转周期获得一幅图像,多层螺旋一个采样周期可获得4幅以上图像。
       ⑤    决定层厚的方法不同  单层螺旋的层厚选择与非螺旋ct一样,仅通过改变x线束的宽度来完成,线束的宽度等于层厚。多层螺旋的层厚不仅取决于线束的宽度,而且取决于不同探测器阵列的组合,如同样10mm宽的x线束,可以由每四排1.25mm探测器组成一个5mm探测器通道,获得两层5mm层厚的图像,也可以由每两个1.25mm探测器组成一个2.5mm探测器通道,获得四层2.5mm层厚的图像。对不等宽的探测器阵列,还可以通过后(即探测器前)准直器对某排探测器的部分遮盖来完成层厚的选择。例如,遮盖一半1mm探测器可获得0.5mm的层厚。
       ⑥  图像重建算法的不同  与单层螺旋相比,多层螺旋扫描除了数据采集量明显增加之外,数据点的分布也与单层螺旋有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4-12-13 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