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以下是引用yanbingjie在2008-5-24 20:12:00的发言:[br]2007年2月术后病理:(t12-l1脊髓内肿块)送检碎组织为脊髓组织。脊髓组织内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出血。 免疫组化:cd34(+++)、f8(++),nse(-)、syn(-)、nf(-)、vi(+++)、s100(-)、f8(++)、cd(+++)。[br]病理诊断:毛细血管瘤并出血、囊性变。[br][br]2008年4月22日手术记录:从原切口(t11-l1)进入切口皮肤皮下,沿中线分离开肌肉,椎旁粘连明显,分离出硬脊膜,切开硬脊膜,其下马尾神经及圆锥部粘连明显,小心剥分粘连,即见肿瘤位于圆锥处髓内,红褐色,病变上方有最长径1.2cm椭圆形空洞灶。电灼供瘤血管,血供丰富,分块切除病变,质地偏硬,大小约1.5cmx1.5cmx1cm。[br][br]2008年4月术后病理:(脊髓圆锥)结合临床符合毛细血管瘤术后复发[br] [br][br]湖南旺旺医院放射科 陈卫飞点评:[br]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gioma)属良性血管内皮肿瘤,广义上包括所有非反应性增生性血管异常增多的病变。毛细血管瘤多由于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常见于皮下、口、鼻黏膜,可单发或多发,发生于脊髓者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目前仅检索到4例。[br]圆锥病变时肛门反射多减低或丧失,可出现马鞍型感觉障碍(肛门周围和外阴部有感觉改变)。[br]圆锥病变突出的症状为排尿困难,因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源于骶髓2、3、4,因而圆锥病变是出现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br]排尿困难可由膀胱颈以下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动力性因素引起。[br]本患者曾行前列腺电切术,但左侧肾盂积水缓解后又出现,为神经动力性因素所致。[br]鉴别诊断:[br]1.室管膜瘤:约占髓内肿瘤的60%,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多见于成人,起自中央管内衬的室管膜细胞,肿瘤多位于脊髓中央,病变内部及邻近脊髓内常见囊变,增强检查呈明显不均匀强化。[br]2.星形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30%,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边界不清,其内囊变坏死较常见,增强检查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br]3.血管母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3%-5%,典型表现为大囊小结节,边界清楚,结节位于脊髓表面,以背侧多见,增强检查结节明显强化,而囊壁不强化,有时可见增粗的引流静脉强化。[br]4.转移瘤:髓内单发转移瘤罕见,肿瘤多为类圆形,边界清楚,以实性为主,诊断需依靠原发肿瘤病史。[br]5.髓内血管畸形:主要包括avm和海绵状血管瘤,avm表现为髓内和髓周异常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团;海绵状血管瘤则为不同时期的血肿信号,边缘可见短t2信号环。[br]小结:[br]发生于脊髓内的毛细血管瘤少见,当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表现为富血管征象(血管流空、明显强化等),且用其他肿瘤解释困难时,应想到毛细血管瘤的可能性。本例毛细血管瘤与血管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诊断需依靠病理。[br][br][br][br][br][br]
(点击阅片: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439)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7-1 23:37:41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