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灰质异位mri表现:①病灶于mri扫描各序列中的信号均与脑灰质的信号相仿;②脑灰质的位置异常:室管膜下型呈结节状或小片状分布于脑室周围;板层型(局灶型)呈板状或脑回样向脑室方向深入白质区;弥漫型(又称带状型或双皮层型)呈带状弥漫分布于白质或皮层下。③加强扫描病灶无强化;④常伴有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枕大池囊肿、脑裂畸形等。
多发性硬化(ms)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国际多发性硬化诊断小组2000年7月对既往的poser标准进行了修定,确定了mri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标准包括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两项指标,辅助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脑脊液(csf)分析、诱发电位(ep),而mri为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指标。mri诊断标准见下表:
空间多发性标准——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
(1)1个gd-dtpa强化病灶,无强化灶时需有9个t2wi高信号病灶;
(2)至少1个幕下病灶;
(3)至少1个近皮质病灶;
(4)至少3个脑室旁病灶。(注:1个脊髓病灶等同于1个脑部病灶)
时间多发性标准——间隔3个月扫描出现新的t2wi高信号病灶,或出现gd-dtpa强化病灶。
(1) 2次以上发作症状,2个或2个以上部位客观指征:mri诊断ms不需要其它辅助诊断资料。
(2) 2次或2次以上发作症状,1个部位客观指征:mri的空间多发性标准为2个以上多个病灶,并加上csf 阳性表现——出现igg寡克隆带(ob)。
(3) 1次发作症状,2个或2个以上部位客观指征:mri的时间多发性标准或出现临床第2次症状发作。(4) 1次发作症状,1部位客观指征:mri的空间多发性标准,或mri发现2个或2个以上病灶,及csf 阳性表现,还需有临床上第2次发作mri的时间多发性标准。
(5) 恶化进展的神经系统表现提示ms:csf 阳性表现以及mri的空间多发性标准;或ep异常,加上mri显示4~8个脑部病灶,或少于4个脑部病灶而有1个脊髓病灶,以及mri的时间多发性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诊断为ms,如果不完全符合,则诊断为“可疑ms”,如果完全不符合以上标准,则诊断为非ms。
ms常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是免疫介导的脑白质脱髓鞘疾病,病程多年,似乎无规律的发生、缓解与复发,发病后3~4年为频率高发期。典型发作症状在2~3周加重,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症状归类为头昏头痛8例、肢体乏力12例、走行不稳9例、视力障碍3例、构音困难3例,都接受了激素治疗。
ms病理改变分为三期,早期表现髓鞘崩解、局灶水肿、炎症反应、轴突受累、髓鞘能再生;中期为局灶坏死、新灶产生、老灶扩展、体征加重;晚期出现轴突受损、硬斑形成、病情稳定、白质萎缩、传导受损伤。
mri检查常见部位为脑室上外侧白质区、侧脑室三角区、枕角白质区、半卵圆中心白质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颞叶、脑干、小脑、脊髓,ms斑为长t1长t2信号,水抑制扫描呈高信号,病灶gd—dtpa增强说明病灶为活动期。mri不仅能做出ms的定位定性诊断,而且能够观察ms斑的消退、进展转归,从而对治疗提供了科学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