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教育专区
›
影像解剖
›
大脑半球
返回列表
查看:
2202
|
回复:
4
大脑半球
[复制链接]
zb5205
zb5205
当前离线
积分
1416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20: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 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2)大脑髓质 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 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4.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大脑半球表层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它由大量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有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身体各部在此区内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的运动有关,中央前回下部管理头面部骨骼肌运动。运动区某一局部损伤,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骨骼肌运动障碍。
(2)躯体感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感觉纤维。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传导下肢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传导头颈部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感觉区某部位受损,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
(3)视区 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区 位于颞横回。每侧听区接受双侧听觉冲动的传入。
(5)语言中枢 是人类所特有的皮质区。其功能是能理解他人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说与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能把字、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书写中枢在额中回后部,紧靠手的运动区,能完成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缘上回,能调整人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能看到并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jh196425
zjh196425
当前离线
积分
1569
2
#
发表于 2009-8-13 21:4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的这些资料很好啊,辛苦了。对年轻医生很有用啊,近来招收年轻医生,回答问题,很多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要是看看你发的这些资料,不是就简单了啊。努力啊,我看你注册时间短,也很年轻吧,你这样努力,将来一定很有前途啊。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nguoji
jinguoji
当前离线
积分
37193
3
#
发表于 2009-8-13 22:4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黑白光影
黑白光影
当前离线
积分
44177
4
#
发表于 2009-8-14 00:0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谢谢!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随光逐影
随光逐影
当前离线
积分
61288
5
#
发表于 2009-8-16 16: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CT病例讨论
X线病例讨论
MRI病例讨论
典型病例
海阔天空
结果反馈(病例)
CR/DR/CT/MRI/PACS技术讨论区
答疑解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