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ct介入是继介入性x线诊疗后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亦是介入放射学的一部分。
ct介入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ct引导下的诊断。二是ct引导下的治疗。
历史和现状
1883年,leyden于肺炎病例做诊断性穿刺,开始阶段为盲目性穿刺,并发症多。
1976年,haaga等首次报道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
1985年,我国由张雪泽首先应用于临床。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部位
颅脑、脊髓、周围神经、甲状腺、肺、纵隔、胸壁、乳腺、肝、胰、脾、肾、肾上腺、前列腺、肌肉骨 骼、淋巴结和门静脉血栓等。我国已开展上述大部分部位的活正率与国外文献报告相似,有的高于国外报告。
ct引导介入性治疗涉及多个系统
包括颅脑、胸部腹部、肌肉、骨骼系统等。如:功能性神经核团治疗性毁损、颅咽管瘤抽吸、肺及纵隔脓肿抽吸引流术、肝及肾脓肿抽吸引流术、肝及肾囊肿硬化剂治疗、肝肿瘤乙醇疗法、经皮切除骨样骨瘤、经皮椎体成型术等。我国已开展ct介入治疗的多数项目,并取得满意的疗效。有的疗效高于国外疗效
ct介入治疗临床价值
1.替代传统手术,如肝及肾囊肿硬化剂治疗。
2.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为择期手术准备条件。如肝肿瘤乙醇疗法;多房性肝脓肿抽吸引流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