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3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肝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和磁共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6 1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肝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诊断进展  


曾燕 赵建农
2004-1-15 14:40:16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9期:572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血供丰富的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因此理想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反映其血供特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已经明显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肝癌dsa、ct、mri的诊断进展及影像学表现。
  一、dsa诊断小肝癌
  dsa是诊断小肝癌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它可通过肝固有动脉造影、选择性肝总动脉或超选择性分支动脉造影三种方式进行检查。其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期肝动脉增粗并不明显,多数仅显示肝动脉分支轻度增粗,肿瘤血管走行异常、迂曲、扩张、移位和包绕;毛细血管期小血管增多,可见肿瘤区结节状染色,该征象对小肝癌的诊断尤其重要,即使肿瘤血管不明确,只要有确切的肿瘤染色,便可做出诊断。肿瘤染色类型与肿瘤生长速度有关,生长慢者染色均匀,反之不均,不均匀染色区病理改变为肿瘤内部的凝固性坏死、液化坏死、纤维化及脂肪变性。但某些少血管型小肝癌dsa可不显示肿瘤血管或肿瘤染色,因此尚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技术检查。
  二、ct诊断小肝癌
  1.常规ct检查: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已是肝脏的常规检查技术,但由于小肝癌与肝实质间密度差异常常较小,故ct平扫漏诊率较高。ct增强扫描虽然可以提高密度差、提高检出率,但常规ct扫描速度较慢,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大,不能在动脉期或肝脏强化的峰值期内完成全肝扫描,对多血供或少血供的小肝癌都可能造成漏诊,故常规ct检查对小肝癌检出率不高。为降低漏诊率,目前主张采用团注动态增强扫描代替常规增强扫描,即在注射造影剂后20~25s短时间快速连续扫描,待扫描完毕后再作图像重建和显示,动态扫描可分为动床式和同层ct扫描,前者以病灶检出为目的,而后者以病灶定性为目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ct血管造影:ct动脉性门静脉成像(ct arterial portography, ctap)和ct肝动脉成像(ct hepatic ar-teriography, ctha)是ct动态扫描与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5-7],对小肝癌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ct和dsa检查。ctap和ctha利用了正常肝脏有双重血供,75%来自门静脉,其余来自肝动脉,而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原理。
  ctap是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以2~3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80~150ml,在注射完后20~25s开始进行扫描的检查技术。造影剂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使正常肝实质强化十分明显,而癌组织无造影剂流入呈低密度灶,与明显强化的肝实质间形成强烈对比,所以小病灶也易于显示。ctha是经放置于肝固有动脉的导管以1.7~2.0ml/s注入40~70ml造影剂,在注射后3~5s开始扫描,30s左右完成的影像学技术。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的小肝癌明显强化,呈显著增强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边缘清楚,与未或轻度强化的正常肝实质形成鲜明对比,故容易被发现。据统计ctap是检查小肝癌最敏感的技术,其检出率可达86%,而ctha具有最高特异性[8],其定性诊断价值高,但由于ctap和ctha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所以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1]。
  3.碘油ct:该方法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经导管向肝动脉或其分支内超选择性注入2~10ml碘油-化疗药混合物,2周后作ct扫描,表现为肿瘤内碘油停滞。由于碘油能选择性地滞留于癌组织内,因此它对血供丰富的小肝癌检出率高达96%[2],同时又可显示经介入治疗后癌肿组织内碘油沉积和分布情况,有助于随访及疗效评判,故碘油ct是诊断小肝癌准确有效的方法[3, 9]。
  4.螺旋ct:随着螺旋ct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10-15]。由于具有比常规ct高6~8倍的扫描速度,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肝容积扫描,注射一次造影剂即可完成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甚至多期动态扫描,并可进行任何一层面和层厚的计算机重建处理。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一般为1.5~2ml/kg,速率3~4ml/s。动脉期、门静脉期分别在注入造影剂20~25s、60~70s开始扫描。绝大多数富血供型小肝癌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强化影,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影。
  据catalano等报道对≤3cm小肝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双期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76%、95%,动脉期检出率明显高于门静脉期,两期结合不但能提高检出率而且也将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因此,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已在小肝癌的检查中常规应用。多层螺旋ct是现代技术的结晶,也代表着现代ct的最高水平,它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可以进行多种方向的重建,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高质量的多维重建图像。与常规ct扫描相比,在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扫描速度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6-8 18: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