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颅脑:ivdsa能显示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的形态,对脑实质的染色,浅静脉、深静脉和静脉窦的显示较常规脑血管造影好。因此对颅脑占位性病变、动静脉畸形、脑动脉闭塞等可提供诊断依据,还可以提供脑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尤其对脑膜瘤和动静脉畸形可以显示供血动脉的来源,由于ivdsa空间分辨率低,血管相互重叠,因此对小的占位性病变、动脉瘤及狭窄性病变易漏诊。目前颅脑血管倾向于作动脉法dsa,临床上常用选择性iadsa,导管插入颈动脉和椎动脉注药。它与常规造影比较,1mm以上血管的显示不比传统脑血管造影差而脑实质染色、肿瘤染色、浅深静脉及静脉窦显示则优于常规法。因此iadsa可以替代常规脑血管造影。
2.颈部:ivdsa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颈外动脉及其分*部的形态,对狭窄、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提供诊断依据,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ivdsa可以替代常规动脉造影。
3.主动脉及其弓部:ivdsa能较清楚显示升主动脉、弓部、胸、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对主动脉狭窄、扩张、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范围和程度提供诊断依据,因此对大动脉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及夹层主动脉瘤均可用ivdsa代替常规主动脉造影。
4.心脏:由于目前dsa的帧率已达50帧/s,可用于对先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冠心病的诊断。根据临床实践证明对房缺、室缺、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管未闭、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室异常肌束、法乐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等均能满足诊断。对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瓣脱垂伴室缺,宜作升主动脉dsa。选择性冠状动脉dsa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各分支形态,虽然心脏搏动影响血管边缘清晰度,但对狭窄、闭塞性病变能提供诊断信息。dsa对心肌灌注的显示较电影造影为佳。ivdsa还可用于诊断心腔肿瘤如左房粘液瘤,肉瘤等。心脏dsa的优点是造影剂浓度低,用量少,可减少对心肌的损害;右心造影同时可观察左心情况及左向右分流;实时显象;左室造影可以测定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等。
5.肺:ivdsa可以清晰显示肺血管的形态,可用于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狭窄、肺动脉三级分支以上的肺梗塞、肺动静脉畸形等诊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病人中肺梗塞的诊断dsa优于核素肺灌注扫描。支气管动脉dsa可用于肺癌的诊断,并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染色和纵膈转移,为手术提供依据。
6.肝脏:ivdsa对肝动脉显影分辨率低不宜作诊断用。腹腔动脉及肝动脉iadsa可清楚显示腹腔动脉的分支,肝动脉肝内分支的形态。腹腔动脉注药还可显示门静脉。iadsa与常规造影比较,动脉早期dsa优于后者,动脉晚期细小血管则后者优于dsa,但dsa对肿瘤染色及左肝动脉显示优于常规法。故iadsa可代替常规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
7.肾脏:ivdsa能清楚显示肾动脉主干及肾外分支、肾实质期、肿瘤染色和肿瘤血管,可用于对高血压病因诊断及富血管型肾肿瘤的筛选诊断,还可用于肾移植前供肾和受肾者的肾血管情况的评价,肾移植后对移植肾的血运情况的随访观察。iadsa对肾内血管的显示较ivdsa更为明显。
8.胰腺、小肠、结肠、盆腔:ivdsa对胰、肠、盆腔内脏血管显影浅淡、互相重叠难以作诊断。iadsa虽显示清晰,但易受肠气及肠内容物干扰,也受dsa视野小的影响,对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效果不如常规造影。
9.四肢:ivdsa对四肢动脉狭窄、闭塞、动静脉畸形可替代常规动脉造影作为筛选检查,对静脉栓塞则显示不清。ivdsa还可以用于血管成形术后随访复查。iadsa用量少、浓度低、对血管刺激小、疼痛感明显减轻,可以替代常规血管造影。
10.在介入放射学治疗中的应用:dsa用于介入放射学治疗是最理想的技术。由于dsa造影剂用量小、浓度低、实时显象,可反复重放,另外还有路图技术(road mapping),大大方便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插管,可以节省常规造影需要的洗胶片时间,减少导管在动脉内停留,缩短介入性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所以dsa广泛应用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经导管药物灌注治疗、经导管栓塞治疗等介入放射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