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理诊断] CT19909:肝(左叶)类癌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0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引用sxlcbc在2009-5-14 3:18:00的发言:[br]结果在余晖战友所列的病变中已经提到,本例是一例肝类癌。[br][br]手术所见肝左叶外侧段内见一直径约40 mm肿瘤,脏面发白,质地中等。肝右叶大小、形态、质地、色泽无异常。游离并切除肝左叶。  [br]病理检查  肿块大小约38 mm×40 mm×50 mm,切面呈淡红色、实性、均质,质地中等,周缘境界较清。光镜下见小圆形细胞围绕血管呈腺样小巢状或小梁状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免疫组织化学.神经鞘细胞(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广谱角蛋白(pck)(+)。病理诊断:肝(左叶)类癌。    [br]消化系类癌来自肠黏膜腺体的kultschi-tskv细胞,这类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呈嗜铬性,具有强烈的嗜银性,故又被称为嗜银瘤。由于瘤细胞含有神经分泌颗粒,其中有氨基酸脱氢酶,可消耗氨前体物质,故属于apud瘤之一种。类癌临床上分为两型:i型不伴有类癌综合征,仅表现为肿块及局部症状;ⅱ型则伴类癌综合征,尿液中5-羟吲哚乙酸含量明显升高。原发于肝脏的类癌罕见,约占类癌的1%3。肝类癌的病因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由过渡性干细胞分化而来,具有低度恶性,预后稍好于肝细胞性肝癌。其疗效略优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原发肝类癌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征象,有赖于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影像上,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块影,中央有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显示为富血供,实质强化明显,而中央液化坏死及囊强无强化。但本例ct表现及手术病理均未发现病变内坏死、液化及囊变,推测类癌灶内出现坏死液化及囊变可能与肿块大小及病期有关  另外,在影像诊断肝类癌过程中,观察有无肝硬化基础表理结合临床相关生化检验、消化道有无类癌病史,对诊断原发性肝类癌或转移性肝类癌有参考价值。[br]
(点击阅片: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19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