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程度的计算方法与评价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3) 王元文 郑 燕
山东省临沂市妇幼保健院(276000) 王利锋
准确计算自发性气胸时的肺压缩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及护理计划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复习国内文献资料,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现介绍几种,供同道参考
1 方法介绍
1.1 线段法 如图1
自肺门中心点a为起点画三条线,第一条经第一前肋下缘达胸壁,第二条自a点向外画水平线至胸壁,第三条达肋膈角,每条线全长100%,分别计算出三条线上肺压缩百分比,即:全肺压缩%=(bb′+cc′+dd′)/3
图1
1.2 面积法 如图2
图2
a为经第一后肋下缘的水平线,c为经肋膈角的水平线,b为经外侧胸壁中点的垂直线,d为胸骨正中线,四线构成矩形abcd。肺萎陷后,以肺尖,肺底,肺外缘中点及正中线分别找出水平线a,c及垂直线b,d,四线亦构成矩形abcd。
肺压缩%=(ab-ab) /ab
1.3 体积法
胸腔近似椭圆体的一半,一侧胸腔相当于椭圆体的1/4,设a为胸腔上下距离,b为胸腔横径,c为胸腔前后径,a′,b′,c′分别示肺压缩后高度,横径及前后径,根据椭圆体体积公式(v=4πabc/3),得出肺压缩体积公,即:
肺压缩%=(abc-a′b′c′) /abc
如将a,b,c分别视为1,a′,b′,c′按肺压缩后在a,b,c三条线上的相对长度(百分比)计算,公式即可简化为:
肺压缩%=1-x3 x=(a′+b′+c′)/ 3
例如:自发性气胸,a线气带宽度2/10,b线气带宽度3/10,c线气带宽度4/10,则肺压缩后a′,b′,c′的相对宽度分别为8/10,7/10,6/10,肺压缩程度为:1-(7/10)3=65.7%
1.4 目测法
即气带宽度为1/4时,肺被压缩35%,气带宽度为1/3时,肺被压缩50%,气带宽度为1/2时,肺被压缩65%。也有学者将肺野分为内,中,外三带,以三带各占1/3来估计肺压缩程度。
2 应用体会评价
我们认为:自发性气胸肺压缩程度的各种计算方法各有特点,线段法简便易行,但欠准确,面积法与实际肺压缩程度也有一定差距,体积法虽有理论依据,但计算欠简便,目测法则更适用于局限性气胸的估测。为便于临床治疗观察,资料比较分析与交流,建议有关专家学者能够制定全国统一的诊断标准。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年(第18卷)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