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间质性病变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伴钙化,考虑:
1 结合患者粉尘接触史考虑矽肺 矽肺的发病一般缓慢,常常有多年的粉尘接触史,而本例仅有半年接触史为其欠支持处,有资料显示在某些接触含硅量高,粉尘浓度大又缺乏有效防护措施的工种,如干式凿岩工、石英粉碎工中,接尘1~2年就有矽肺发生,这种矽肺被称为“速发性矽肺”。还有学者提出在短期接触较大量的粉尘后,即使脱离该环境肺内病变仍然在继续,所以矽肺完全可以迟发。
2 间质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者常无明显诱因,继发性常继发于各种结缔组织疾病或药物、过敏因素诱发,以弥漫性间质组织增厚为典型病理改变,早期可有肺泡内渗出表现,由于纵隔淋巴结和肺内间质相连,所以患者一般都可见到淋巴结的增大,但钙化少见。
我比较倾向于矽肺诊断,不过我们这里这种病人极少,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还望大家多多讨论!
附矽肺的x线表现:
①典型矽肺为多发直径 1~3mm 小结节,即矽结节,由胶原纤维和硅尘构成,可融合成团块,好发于上肺。
②团块周围常有肺大泡。
③胸内淋巴结增大、钙化。如肺门淋巴结呈蛋壳样钙化有助于与其他尘肺区别。
④胸膜常广泛粘连、增厚。
ct表现
①两肺散在大小较为一致的小结节影,其密度较高,边界清楚。
②小结节可融合为较大团块影,直径约 1cm ,甚至可达 10cm以上,易发生在上叶。
③小结节周围常并有小叶中心气肿或弥漫性肺气肿。
附:尘肺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国际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尘肺x钱影像分类1991年修订版,并附有一套标准胸片、文字说明及注解三部分组成。我国1986年修订的尘肺诊断及分级标准如下:
1.无尘肺(代号0)
(1)0期:无尘肺的x线表现。
(2)0+期;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ⅰ”期者。
2.一期尘肺(代号ⅰ)
(1)ⅰ期:有密集度1级的类圆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在两个肺区内各有一处,每处直径不小于2cm;或有密集度1级的不规则形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
(2)ⅰ+期: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密集度与分布范围中有一项尚不够定为“ⅱ”期者。
3.二期尘肺(代号ⅱ)
(1)ⅱ期:有密集度2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2)ⅱ+期:有密集度为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大阴影尚不够定为“ⅲ”期者。
4.三期尘肺(代号ⅲ)
(1)ⅲ期: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 2cm,宽径不小于1cm。
(2)ⅲ+期;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6-3-19 11:11:27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