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表现:平扫示左侧鼻腔一较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冠状位重建示病灶起于左侧鼻腔外侧壁;肿块呈膨胀性生长,鼻甲骨质破坏,正常鼻甲结构消失,鼻中隔受压向右侧弧形移位;左侧上颌窦内侧壁外凸,骨质呈吸收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内见稍低密度影充填。
二.分析 7岁儿童,鼻腔阻塞三个月,左面部肿胀;左侧鼻腔膨胀性生长之软组织密度肿块并邻近骨质吸收、鼻甲破坏;冠状位重建见肿块起始于鼻腔外侧壁并向外变形移位;
三:ct拟诊:左侧鼻腔、上颌窦、筛窦良性占位:考虑左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四: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一侧鼻腔外侧壁多累及一侧鼻腔及鼻窦;鼻中隔可阻挡肿瘤向对侧生长,肿瘤较大时,压迫鼻中隔向对侧移位;肿瘤在病理上为良性,但瘤体局部有浸润性,部分可由恶变趋向;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儿童较少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面部肿痛;ct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之软组织肿块,可有临近骨质改变。
五:鉴别诊断:1.鼻息肉:病理主要是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黏膜水肿、肥厚,有骨质增生,但无骨质破坏; 2.鼻腔及鼻窦癌:儿童少见,骨质破坏为主,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周围可由淋巴结肿大;
3.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青少年多见,膨胀性生长,主要见于鼻咽部,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鉴别;
4.淋巴瘤:呈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特征,骨质破坏显著,不像本病例以外压性骨质改变为主;
5.神经源性肿瘤:请详阅听蝉观竹版主的ct1246病例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3613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6-3-23 23:21:12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