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38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039:[原创]鼻窦占位,请讨论,(结果已公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23 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果:http://www.radida.com/forum_view.asp?id=11571&view_id=11571&forum_id=6
首先支持vip综合读片讨论区!

患者f 7y,鼻阻3月余,左面部肿胀1月。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8-12-14 23:49:41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3-23 03:35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7y,鼻阻3月余,左面部肿胀1月。
ct见:左侧鼻腔一软组织肿块,周围骨质受压塑形,比重各向右偏曲,左上颌窦内侧壁变薄略外移,双侧上颌窦、筛窦窦腔密度增高。

考虑左侧鼻腔纤维血管瘤。鼻窦炎。
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主要症状为鼻阻与鼻衄。膨胀性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周围骨质可受破坏,与本例比较符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3-23 06:31 | 只看该作者
除jiajie老师所讲以外。我觉得还要要考虑到1,左恻鼻腔血管瘤,侵犯窦口复合体,致左上颌窦内口骨质部分吸收扩大。付鼻窦改变考虑是炎性反应。
血管瘤多起源于鼻腔或付鼻窦的粘膜。
2,鼻息肉,它也呈膨胀性生长,但它所侄的骨质改变包括膨胀,吸收和骨质硬化。该病例不具备此特点故可排除。
我想患者面部肿胀与该病变有无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3-24 06:41 | 只看该作者
血管纤维瘤起源于鼻咽顶部或翼腭窝,多见于男性青少年,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从图片看该病例的鼻腔肿瘤不太像来源鼻咽顶部或翼腭窝这两个地方。双侧上颌窦内均呈炎性改变,左侧上颌窦内壁向外侧移位,鼻中隔向右侧移位,患者左侧面部肿胀。我考虑鼻腔内的炎性息肉、双侧上颌窦炎,左侧面部的肿胀也应该是炎性改变。如果是血管源性的肿瘤,不知为何临床没提示我们有出血,故意的?患者开始是不是感冒后才出现症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6-3-24 07:16 | 只看该作者

修改

一.ct表现:平扫示左侧鼻腔一较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冠状位重建示病灶起于左侧鼻腔外侧壁;肿块呈膨胀性生长,鼻甲骨质破坏,正常鼻甲结构消失,鼻中隔受压向右侧弧形移位;左侧上颌窦内侧壁外凸,骨质呈吸收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内见稍低密度影充填。
二.分析 7岁儿童,鼻腔阻塞三个月,左面部肿胀;左侧鼻腔膨胀性生长之软组织密度肿块并邻近骨质吸收、鼻甲破坏;冠状位重建见肿块起始于鼻腔外侧壁并向外变形移位;
三:ct拟诊:左侧鼻腔、上颌窦、筛窦良性占位:考虑左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四: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一侧鼻腔外侧壁多累及一侧鼻腔及鼻窦;鼻中隔可阻挡肿瘤向对侧生长,肿瘤较大时,压迫鼻中隔向对侧移位;肿瘤在病理上为良性,但瘤体局部有浸润性,部分可由恶变趋向;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儿童较少见;临床表现为鼻塞,鼻出血,面部肿痛;ct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之软组织肿块,可有临近骨质改变。
五:鉴别诊断:1.鼻息肉:病理主要是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黏膜水肿、肥厚,有骨质增生,但无骨质破坏; 2.鼻腔及鼻窦癌:儿童少见,骨质破坏为主,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周围可由淋巴结肿大;
3.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青少年多见,膨胀性生长,主要见于鼻咽部,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可鉴别;
4.淋巴瘤:呈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特征,骨质破坏显著,不像本病例以外压性骨质改变为主;
5.神经源性肿瘤:请详阅听蝉观竹版主的ct1246病例http://www.radida.com/radinet/read.php?tid=3613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6-3-23 23:21:12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3-26 00:02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7y,鼻阻3月余,左面部肿胀1月。
ct见:左侧鼻腔一软组织肿块,周围骨质受压塑形,鼻中隔右偏曲,左上颌窦内侧壁变薄略外移、部分吸收,左侧下鼻甲骨影消失。双侧上颌窦、筛窦窦腔密度增高。考虑内翻乳头状瘤伴鼻窦炎。鉴别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病史,骨壁增厚,无吸收]。纤维血管瘤[鼻出血病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3-26 05:10 | 只看该作者
左侧鼻腔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占位效应,后部层面示软组织影与鼻腔外壁关系密切;左上颌窦窦口扩大、内壁骨质吸收变薄且受压外移;鼻中隔弧形右移;双侧额、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密度增高。
   患者f 7y,鼻阻3月余,左面部肿胀1月。
   考虑:左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可能大,鼻息肉不除外,建议增强扫描以鉴别;双侧鼻腔及鼻窦炎。
   鉴别诊断:纤维血管瘤:又称青年性纤维血管瘤,多起源于于鼻咽部及翼腭窝,压迫性骨质吸收明显,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6-4-1 0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39:[原创]鼻窦占位,请讨论,(结果已公布)。

手术结果是:嗅神经母细胞瘤。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鼻腔上部或筛骨筛板嗅感觉上皮的恶性肿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病史一般比较长,临床主要以反复鼻塞、鼻衄为首发症状。嗅神经母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20岁和50~60岁两个发病高峰。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位于鼻腔上部及筛窦,偶尔可见位于鼻咽等部位,考虑是由于嗅神经上皮异位于此所致。病灶向周围呈膨胀性和浸润性生长,易通过蝶窦、上颌窦口或直接破坏窦壁向窦腔侵犯,表现为蝶窦、上颌窦壁的局限性缺损或消失,单侧或双侧窦腔内见 软组织密度肿块充填。除鼻旁窦外,眼眶是最常见的受侵部位,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眶内 侧壁骨质破坏、侵犯内直肌、视神经及眼球,球后及球旁软组织肿胀及眼球突出等。肿瘤通常破坏鼻中隔上部,可侵及双侧筛窦、蝶窦并 常破坏前颅底及眼眶,这提示病变来源于靠中线的鼻腔顶部,这也是嗅神经母细胞瘤不同于其它肿瘤的特征表现之一。
影像:嗅神经母细胞瘤ct平扫为中等较均匀密度软组织影,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明显,多数强化不均匀。生长缓慢,常引起鼻旁窦的阻塞性炎性改变 ,ct平扫不易区分窦腔内是肿瘤侵犯还是炎性积液,注射造影剂后因该肿瘤强化明显,其内可以发生钙化,其发生率可达60%以上,钙化可作为与其他鼻腔或副鼻窦肿瘤的鉴别点之一。嗅神经母细胞瘤远处转移,最常见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包括肺、骨及肝转移等。
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需与筛窦癌、恶性黑色素瘤、青年型纤维血管瘤及嗅沟脑膜瘤等进行鉴别。1. 筛窦癌血供相对较差,呈轻度强化,且多无嗅觉功能改变,侵犯眼眶的程度较本病明显;2. 黑色素细胞瘤由于有比较典型体征,临床多可鉴别;3.青年型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年男性,好发于翼腭窝、颞下窝、鼻咽以及上颌窦等部位,瘤体呈暗红色,多无嗅觉障碍,侵袭性也不如嗅神经母细胞瘤明显,强化非常明显;4.嗅沟脑膜瘤以中年女性多见,肿瘤圆形或卵圆形,中心位于前颅窝底,以广基与前颅底相连,边界清晰,注射造影剂后呈均匀明显强化,邻近骨质常有反应性增生。
总之,对病变起源于靠中线的鼻腔上部,并破坏鼻中隔上部,侵犯筛窦、蝶窦以及眼眶等邻近结构,且骨质呈侵蚀性及(或)膨胀性破坏者,平扫为中等较均匀密度,与肌肉密度接近,注射造影剂后强化明显,多数强化不均匀,应首先考虑为嗅神经母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5 04:58 | 只看该作者
少见病例,学习了,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20 23:49 | 只看该作者
手术结果是:嗅神经母细胞瘤。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