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贴:磁共振报告模版(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5 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脑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形态、位置、大小及信号无明显异常。弥散加权序列未见明显异常高信号影。中线结构无偏移,双侧脑室系统正常,脑沟、裂、脑池无异常。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和颅底诸结构无异常。附见蝶窦、左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症。1、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

2、附见蝶窦、左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炎症。
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在弥散加权序列上均未见明显异常高信号影。
余无特殊。
脑内未见明显新鲜梗塞灶。

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见多个小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弥散加权序列未见明显异常高信号影。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脑沟、裂、池部分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颅底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附见右侧上颌窦炎症。
1、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多发腔隙性缺血灶及腔梗灶。脑内未见明显新鲜梗塞灶。
2、老年脑改变。
3、附见右侧上颌窦炎症。

(Thornwoldt's囊肿)附见:鼻咽部顶后壁中线处见小圆形T1W、T2W较高信号影,边界清,直径约6mm。
附见:Thornwoldt's囊肿。

(双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双侧大脑半球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双侧额顶部颅板下新月型T2WI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以左侧为著,最宽处横径8mm,脑沟、裂不增宽。双侧额叶深部白质区见少许小斑点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无移位,双侧脑室系统对称,未见明显扩大,小脑、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显示好,形态正常。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
双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

(左侧颞枕叶\右侧侧脑室旁新鲜梗塞灶)左侧颞枕叶见片状异常信号灶,约45*32mm,T1W为不均的较低信号,T2W、FLAIR为高、较高信号混杂,左侧脑室后角轻度受压。右侧侧脑室旁见小圆形T1W等低信号影,T2W、FLAIR为略高信号,直径约7mm。上述病灶在DWI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中线未见明显移位。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见多个小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双侧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池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和颅底诸结构无异常。
附见蝶窦、右侧上颌窦、右侧筛窦炎症。
1、左侧颞枕叶新鲜梗塞灶(约45*32mm),右侧侧脑室旁新鲜梗塞灶(直径约7mm)。
2、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多发腔隙缺血及腔隙梗塞灶。
3、老年脑改变。
4、附见蝶窦、右侧上颌窦、右侧筛窦炎症。

(较新鲜脑梗塞)右侧枕叶、颞叶见大片异常信号灶,大小约78*45mm,T1W为较低信号,T2W、FLAIR为高、较高信号,弥散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右侧尾状核头部见相同信号灶,大小约15*10mm。右侧小脑内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为略低信号,T2W、FLAIR为较高信号,弥散加权序列为稍高信号,边界欠清。中线结构无移位,双侧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脑沟、裂、池无明显增宽。
右侧枕叶、颞叶大面积较新鲜梗塞灶。右侧尾状核头部、右侧小脑小片较新鲜梗塞灶。

(较新鲜梗塞灶伴出血)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见大片异常信号灶,T1W为较低信号周缘厚度不均的高信号,T2W、FLAIR为高、较高、等信号混杂,DWI为高信号内少许等信号,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未见明显移位。左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见多个小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双侧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池部分增宽。
附见双侧筛窦炎症。
1、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大面积较新鲜梗塞灶伴出血,较2004/1/21所见明显增大。
2、左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多发腔隙缺血、梗塞灶。
3、老年脑改变。
4、附见双侧筛窦炎症。

右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主)见大片异常信号灶,右侧额、顶、枕、颞和基底节区均受累,T1W中低信号、周缘絮状高信号,T2W不均匀高信号,弥散加权呈较高信号、内少许中等信号,病变范围较2004/3/8MR片所见略小。右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未见明显移位。左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见散在2-3mm斑点、片状灶,T1W等或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占位效应。脑室系统中度扩大,右侧患区脑沟、裂、池受压,余增宽。余无特殊。
1.右侧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主)大片梗塞,伴灶内血性渗出,与04-3-8MR比较,梗塞灶占位效应稍减轻但灶内血性渗出仍明显。 2.左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脑干多发腔梗。 3.老年脑改变。

(增强)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内始终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中线结构无偏移,双侧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脑沟、池、裂部分扩大,内皆未见异常强化影。头皮、颅骨、颅底结构未见异常强化灶。
脑内未见占位性病变。

(左额部大片软化灶)左额部见大片异常信号灶,大小约30*65*35mm,T1WI病灶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左侧脑室前角受牵拉向前移位扩张。余脑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裂、池未见明显扩张。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静脉推注钆剂(0.2mmol/kg),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内始终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头皮、颅骨、颅底结构未见异常强化灶。
左额部大片软化灶(约30*65*35mm)。

(右顶部蛛网膜下腔囊肿)右顶部紧邻颅骨处见类椭圆形异常信号灶,大小约17*28*25mm,呈长T1长T2信号,局部颅骨变薄。双侧大脑、小脑及脑干无明显异常信号影。中线结构无偏移,双侧脑室系统正常,脑裂、脑池无异常。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和颅底诸结构无异常。
右顶部蛛网膜下腔囊肿,局部颅骨变薄。

(脑膜瘤) 左额部颅板下见类半月形异常信号影,T1W为等、较低信号,T2W为不均的较低信号,大小约20*15*15mm,边界清,相邻脑组织轻度受压。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见多个小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脑沟、裂、池部分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静脉推注钆剂15ml,左额部病灶呈迅速强化,强化程度欠均,其旁可见脑膜尾征。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附见左侧筛窦、双侧上颌窦炎症。
1、        左额部占位,考虑为脑膜瘤(约20*15*15mm),所见与外片情况相仿。 2、双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缺血灶及腔梗灶。 3、老年脑改变。 4、附见左侧筛窦、双侧上颌窦炎症。

(左侧基底节区、颞叶胶质瘤)左侧基底节区、颞叶见不规则团状异常信号灶,大小约40*50*50mm,T1W为等、较低信号混杂,T2W为等、较高信号,病灶周围见片状水肿。中线、幕上脑室、桥脑明显受压向右偏移。三脑室受压变扁,双侧侧脑室不对称扩大。左侧外侧裂受压。双侧基底节区见少许小斑点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约2-3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静脉推注钆剂15ml,见左侧基底节区、颞部病灶呈边缘不规则强化,中部见部分不均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附见:部分性空蝶鞍改变。
1、左侧基底节区、颞叶占位(约40*50*50mm),考虑胶质瘤可能大。双侧侧脑室轻度积水。
2、双侧基底节区少许腔隙性缺血灶。
3、附见:部分性空蝶鞍。

(桥脑胶质瘤)桥脑内偏左侧见团块状异常信号灶,横断面上大小约38*28mm,部分边界欠清,T1W为等较低信号,T2W为等、较高信号,周围结构受压移位,四脑室受压变小,幕上脑室未见明显扩大。延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脑、小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中线结构无移位,脑沟、裂、脑池无异常。双侧听神经显示好,形态正常。
桥脑内偏左侧占位,首先考虑胶质瘤,建议增强。

(胶质瘤术后) 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右侧颞部见大片软化灶,最大直径约53mm,边界清。脑室系统明显扩大,右侧脑室后角扩大较左侧显著且其旁脑组织见渗出改变。静脉推注钆剂15ml,右侧颞部软化灶未见异常强化影。桥脑、脑干区脑膜强化较显著。中线结构无偏移,导水管未见明显狭窄,脑沟裂未见增宽。脑脊液信号翻转如常。
1、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右侧颞部大片软化灶。
2、桥脑、脑干区脑膜强化较2003/12/22片显著,不排除脑膜转移可能,建议随访。
3、重度脑积水,考虑为交通性脑积水可能大,积水程度较2003/12/22片明显加重。

(左侧额颞部胶质瘤残留)左侧额颞部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局部颅骨有破坏,颅骨下见新月形T1W较低信号影,T2W为高信号。左侧额颞部见不规则团状异常信号灶,T1W为等、低、较高信号混杂,T2W为等高信号,病灶周围见大片状水肿。中线、桥脑明显向右偏移。左侧脑室受压变扁,右侧脑室扩大。左侧脑沟裂变扁,右侧增宽。右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见多个小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皆小于10mm,T1WI病灶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静脉推注钆剂15ml,见左侧额颞部病灶呈边缘不规则强化,中部见部分不均强化。局部脑膜有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1、左侧额颞部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左额部硬膜下积液,左侧额颞部占位考虑胶质瘤残留,占位效应明显。
2、右侧额顶部白质、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缺血灶及腔梗灶。
3、老年脑改变。

(颅咽管瘤)鞍区可见一类椭圆形异常信号团,边界清,轮廓光整,约40*35*45mm大小,病灶内部为数个大小不等囊性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外缘壁厚约5-10mm,T1W为等、较低信号混杂,T2W为等、较高信号混杂。视交叉受推压,垂体组织未见清楚显示。双侧额叶白质、半卵圆区见散在数点等T1长T2信号灶,无占位效应。中线无明显偏移,双侧脑室增宽,脑室、裂无明显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附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炎症。1、鞍区占位,考虑为颅咽管瘤。
2、双侧额叶白质、半卵圆区散在数点腔隙缺血灶。
3、附见双侧筛窦、上颌窦炎症。

(垂体正常) 垂体高度约7mm,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垂体柄未见明显偏移。鞍底无下陷。视交叉形态正常,未见受压移位。双侧海绵窦未见明显异常。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无明显偏移,双侧脑室对称、无扩大增宽,脑沟、池、裂无明显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垂体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瘤)垂体高度约11mm,其中部偏左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轮廓光整,直径约10mm,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缘等信号内部不均高信号。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病灶边缘明显环状强化,内部未见强化。垂体柄未明确显示。鞍底中部轻微向下塌陷。视交叉受推压轻度向上移位。双侧海绵窦未见明显异常。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无明显偏移,双侧脑室无扩大增宽,脑沟、池、裂无明显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直径约10mm)。

垂体高度约7mm,其中部见斑片状类圆形T1W较低信号影,T2W为较高信号,边界欠清,大小约7*3mm。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影较周围组织强化程度低,呈稍低信号。垂体柄未见明显偏移。鞍底中部轻微向下塌陷。视交叉无移位。双侧海绵窦未见明显异常。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无明显偏移,双侧脑室无扩大增宽,脑沟、池、裂无明显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垂体中部信号异常,不排除垂体微腺瘤,建议随访。

(大垂体瘤,内少量出血)鞍区可见一类葫芦形异常信号团,边界清,轮廓光整,高约26mm,前后径13mm,左右径最大30mm,病灶T1WI呈等信号其前部少许高信号,T2WI呈不均的较高信号。垂体柄未明确显示。鞍底中部向下塌陷。视交叉受推压向上移位。双侧海绵窦未见明显异常。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无明显偏移,双侧脑室无扩大增宽,脑沟、池、裂无明显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鞍区占位,考虑为大垂体瘤,内少量出血可能。

(鼻部入路垂体瘤术后改变)鼻部入路垂体瘤术后改变,蝶窦、筛窦内见大量等T1长T2信号影,蝶鞍扩大,垂体呈囊状类椭圆形,大小约24*21*18mm,壁厚度约3mm为等信号,囊液信号不均为长T1长T2信号,垂体底部见结节状T1W等高信号混杂影,T2W为等、高、较低信号混杂,直径约10mm。垂体柄较短,向右偏移,视交叉轻度受推压略上抬,双侧海绵窦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号。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垂体壁较均匀强化,底部结节见部分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垂体瘤术后改变,与术前片比较,瘤体部分切除、视交叉受压程度减轻,但鞍区仍可见原肿瘤的囊性部分及部分结节状肿瘤组织残留。

垂体瘤术后、放疗后改变,鞍区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灶,大小约22*20*20mm,T1W为欠均的等信号,T2W为较低信号内小斑片状较高信号。垂体柄未见明确显影,视交叉受推压上抬,双侧海绵窦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号。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鞍区病灶中等强度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垂体瘤术后、放疗后改变,鞍区见肿瘤组织残留(约22*20*20mm)。所见与2004/11/3MR片相仿。

(脑脊膜炎症)平扫示左颞叶海马区脑沟变浅、脑回增粗,局部蛛网膜下腔变浅。垂体高度约2mm。中线结构无偏移,双侧脑室系统对称性明显扩大,脑沟、裂、脑池部分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和颅底诸结构无异常。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见左海马区脑膜明显强化。下丘脑至颈4水平脑膜、脊膜强化,主要位于前方。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1、        左海马区脑回肿胀,左海马区、下丘脑至颈4水平脑膜脊膜信号异常,考虑脑脊膜炎症可能性大,建议短期随访。
2、        部分性空蝶鞍。

(脱髓鞘改变)双侧大脑半球、脑干见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灶,其中幕上病灶同时累及皮层和髓质,尤以侧脑室前角、后角多发,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或较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病灶边缘较清晰,部分病灶融合成团,无占位效应。中线结构无移位,脑室系统无扩大,脑沟池裂无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脑干结构如常。双侧听神经外形光整,信号均匀,桥小脑角区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头皮、颅骨、颅底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附见左侧上颌窦炎症。
脑弥漫性病变,符合脱髓鞘性改变,较2000/12/22MR片有加重。
附见左侧上颌窦炎症。

(胶质瘤术后)左侧颞顶部胶质瘤术后,左侧额顶部侧脑室旁见不规则大片状异常信号灶,边界欠清,T1W为等、较低信号,且于外侧裂旁见少量高信号,T2W为等、高信号混和。病灶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右侧颞角旁见小片状水肿区。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扩大,左侧侧脑室及外侧裂受压变形。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胶质瘤术后C+)右额顶部胶质瘤术后,局部颅骨有破坏。右侧侧脑室旁见不规则大片状异常信号灶,边界欠清,T1W为等、较低信号,且内见小斑点状高信号影,T2W为较高、高信号混和。病灶周围见小片状水肿。双侧脑室及三脑室扩大,以右侧脑室前角扩大为著。脑沟裂未见扩大。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静脉推注钆剂15ml,见右侧侧脑室旁病灶呈散在不均的强化,局部脑膜有强化。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右额顶部胶质瘤术后,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所见与2003/6/14片相仿。

(转移瘤)左侧额顶枕叶、左侧颞叶、右侧小脑半球见多个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1W为较低信号,T2W为等、较高信号混杂,病灶直径约8-19mm,病灶周围见大小不等片状水肿信号影。右侧额顶叶、双侧基底节区见多发斑点、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为略低信号,T2W为较高信号。中线不偏,脑室系统轻度扩大、以左侧为著,脑沟裂轻度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1、        左侧额顶枕叶、左侧颞叶、右侧小脑半球多发占位灶,转移瘤可能大,建议增强检查进一步明确性质、数目。 2、右侧额顶叶、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缺血、梗塞灶。 3、轻度老年脑改变。

(转移瘤C+)右侧颞叶见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1W为略低信号,T2W为等、较高信号混杂,病灶直径约17mm,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影。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见散在斑点状异常信号灶,T1W为略低信号,T2W为较高信号。中线不偏,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轻度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静脉推注钆剂(0.1mmol/kg),右颞叶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略欠均。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1、右颞叶占位灶(直径约17mm),结合病史考虑为转移瘤。
2、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散在腔隙缺血及腔隙梗塞灶。
3、老年脑改变。

静脉推注钆剂(0.2mmol/kg),右侧顶叶、左侧额叶各见一小圆形异常信号灶,T1W为等信号,T2W为等、较高信号混杂,右侧病灶直径16mm且周围见大片水肿信号影,右侧脑室受压向下移位,左侧病灶直径14mm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中线不偏,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增宽。脑脊液信号反转如常。
1、右顶叶及左额叶占位灶结合病史考虑为转移瘤,其中右顶叶病灶周围水肿明显。建议必要时进一步增强明确有无其它小转移瘤。
2、老年脑改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