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42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影剂及造影反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a)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主要用于血管、体腔的显示。造影剂种类多样,目前用于介入放射学的造影剂多为含碘制剂。自1924年美国的brooks用50%的碘化钠成功地作了第一例股动脉造影以来,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一样,造影剂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作为理想的造影剂应具备如下特点:(1)造影成分含量高 (2)合成简单产量高 (3)体内外稳定性好 (4)具有无限的水溶性 (5)粘稠度低 (6)无生物活性。

一、造影剂发展与分类

碘造影剂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larsen(sterling-winthrop公司)和lan-gacker(schering ag)同时发现了三碘苯--著名的泛影酸(amidotrezoic acid),由此产生的各类造影剂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这是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一个飞跃。目前仍在使用的离子型造影剂的碘成分几乎全是由它衍生出来的。
60年代末,瑞典放射学家almen提出了非离子型造影剂概念,并于1971年报道了第一个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甲泛葡胺(metrizamide,amipaque),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的出现是现代造影剂史上的第二个飞跃。甲泛葡胺具渗透压低[485mmol/l(485mosm.kg)]及耐受性好等优点,但其性能不稳定。
第一代的造影剂很快被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所取代,代表药物有:碘帕醇(iopamidol,即碘必乐,bracco公司,1974年生产)、碘海醇(iohexol,即omnipaque,欧乃派克,nyegaard公司,1976年生产)、碘普胺(iopromide,即刻ultravist,优维显,schering ag公司,1979年生产)、碘美普尔(iomeprol,bracco公司,1979年生产)、碘喷托(iopentol),(nycomed公司,1982年生产)]碘佛醇(ioversol),(mallinckrodt公司,1982年生产)及ioxilan、iobitridol (xenetix,guerbet公司)等,这类造影剂具有渗透压低[500~700mosm/kg]、耐受性好等特点,性能稳定,可高温消毒,得到广泛应用。
20世纪70年代末,schering ag公司开始研制非离子 型二聚体造影剂,以进一步降低渗透压。其中碘曲仑(iotrolan,即伊索显,isovist)被证实具有无限水溶性,300mgl/ml时与体液等渗,且机能耐受性很好。其缺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太大(相对分子质量为1626),黏稠度较高。非离子型二聚体的出现被视为现代造影剂史上第三个飞跃。同类的尚有碘克沙醇(iodixanol,visipaque,nycomed公司生产),性能与碘曲仑相似。
碘造影剂分类
一般碘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按结构分为单酸单体和单酸二聚体。单酸单体的代表药物有泛影葡胺、碘他拉葡胺等。单酸二聚体的代表有碘克沙酸。离子型造影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肌体的耐受性差。非离子型造影剂亦可分为单体和二聚体。前者代表药物有碘帕醇等,后者有碘曲伦等。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低,肌体的耐受性好。
造影剂还可按药物的渗透压分类,即高渗、低渗和等渗三种。等渗的药物机体耐受性好,过高过低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反应。

二、造影剂反应机制


造影剂反应可分为特异质反应及物理 - 化学反应,前者与剂量无关,而后者则与剂量有明确的关系。
1.特异质反应 数十年的研究表明,造影剂反应中的荨麻诊、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严重血压下降及突然死亡等表现均属行异质反应,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细胞释放介质 无论是离子型还是非离子型造影剂均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测定尿液中组胺或其代谢物发现有造影剂反应患者含量明显高于无造影剂反应者。
(2)抗原抗体反应 造影剂是一种半抗原,其造影分子中的某些基团能与血清中的蛋白结合成为完整抗原。有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造影剂反应中有部分是抗原 - 抗体反应。
(3)激活系统 造影剂尤其是离子型高渗造影剂可导致血细胞及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并可导致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血小板激活因子等介质的释放。
(4)胆碱能作用 造影剂能通过抑制乙酰胆碱活性产生胆碱能样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类型的碘造影剂均有类似作用,所以此作用被认为主要是碘本身在起作用。

2.物理 - 化学反应 物理 - 化学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所用造影剂的量有关,造影剂反应中常见的恶心、呕吐、潮红、发热及局部疼痛等均由此所致,其有关因素如下。
(1)渗透压 由于目前常用的造影剂其渗透压均明显超过血液,是其2~5倍,故很易产生种损害。
1)内皮和血一脑屏障损害 高渗的造影剂注入血管后,细胞外液渗透压突急剧增加,细胞内液快速排出,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皱缩,细胞间连接变得松散、断裂,血一脑屏障受损,造影剂外渗至脑组织间隙,使神经细胞暴露在造影剂的化学毒性危险中。
2)红细胞损害 高渗使得红细胞变硬,呈棘细胞畸形,结果红细胞不易或无法通过毛细血管,引起微循环紊乱。
3)高血容量 除了细胞内液排出外,高渗造影剂可使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从而使血容量快速增加,可达10%~15%,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但不久,随造影剂外渗至血管外及渗透性利尿作用,血容量很快恢复正常。
4)肾毒性 虽然造影剂诱发的肾功能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3-19 0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13 07:03 | 只看该作者
[emb7][emb6][emb20][emb21]讲得非常好!谢谢!

http://ourct.vip.533.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6-5-24 04:3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