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的优势
前段时间拟说服一个想购cr的客户转购买dr,简单总结了一份对比表(借鉴了一些网上搜集的资料),现作简单修改后和各位同仁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dr系统和cr系统简单对比:
dr和cr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放射影像数字化解决方案,一般认为cr是一种过渡方案,dr是最终解决方案。二者综合比较如下表:
项目
指标
dr
cr
成像
过程
x线→人体→图像采集板→数字化图像→图像处理→显示、打印
x线→人体→ip板→阅读器→图像采集、诊断、质量控制工作站→显示、打印
转换
过程
直接数字化
间接数字化
分辨率
高
低
工作
效率
与传统胶片摄影比较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平均30人次/小时
同传统胶片摄影差不多,而且增加了繁琐的人工处理过程
机房
面积
小(x光机即dr)
大(x光机+cr)
适应
范围
适于固定房间(移动dr除外)
可做病房等床边摄影
发展
趋势
数字化技术的最终方向
过渡兼容技术
运行
消耗
一次性固定投入
ip板(约1万元/块)使用约一万次左右需更换
投入
成本
人民币200-500万(含激光相机等附件)
约人民币100-300万(含激光相机等附件)
优点
方便快捷,成像速度快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大大降低x 线剂量,同时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
可与床边机配合进行多诊室床边摄影
缺点
技术工艺水平高,因而价格昂贵
㈠ip板间接转换时因荧光散射导致分辨率降低
㈡工作过程类似暗盒摄影方式,无法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
㈢ip板属消耗品,增加了摄影成本
㈣与常规x 线摄影比较,cr对影像的分辨率及清晰度提高不多,x线剂量也没减少
综上所述,dr具有传统胶片摄影和cr系统无可比拟的许多优点,从提高图像质量及工作效率的角度看,dr是加快医学影像数字化发展步伐的必然方式。综合性医院x线摄影工作量相当大,在实现数字x线摄影的同时,缩短成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非常重要。因此,大型综合医院在新投资x线摄影系统时,应尽可能考虑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且应尽量一步到位,配置dr系统,不要再选择普通x光机+cr的组合。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配备一套dr系统的同时,再配置一套cr系统(床边机用。也可选择移动dr,但代价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