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今年年初,“MRI病例讨论”版块的版主影象王--梁建立主任在这里发了个帖子,呼吁大家为孟玲玲护士投票,支持她当选“感动安阳”人物。(该贴地址: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10),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及积极响应,纷纷登陆该网站进行投票。到投票截止期,孟玲玲的得票数排在第7位,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未能当选!实在遗憾!
2006年8月30日的《健康报》,刊载了孟玲玲护士的先进事迹,现转载过来。
[center]“阳光天使”孟玲玲
《健康报》 2006.08.30 8版 作者:杨力勇 董文安 [/center]
被大家称为“阳光天使”的22岁女孩孟玲玲,是河南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3年来,身患鼻咽癌的她用娇小柔弱的身躯与病魔顽强抗争,用博大无私的爱心诠释着一名护士的神圣之责。
“一名称职的护士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玲玲既聪明伶俐,又踏实好学。”院长李庆祥说,“在医院组织的招聘考试中,玲玲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论考试、技术操作,她一连拿了两个第一名。”
从此,孟玲玲似乎与“第一名”结了缘:医院每半年组织一次护理理论考试,每年开展一次技术比武,她的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多次位居榜首。
去年春天,大病初愈的孟玲玲重回工作岗位,没多久,就赶上了理论考试。考虑到她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姐妹们就劝她别参加了。但孟玲玲说:“还是让我试试吧!”
“成绩出来,玲玲又是第一名!”护士长焦冬娥说,“我们都惊讶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让我们从内心里佩服她。”
去年10月,孟玲玲又参加了全省卫生系统“卫生法律法规和医德规范知识竞赛”,取得了安阳县第一名、安阳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随后,她与市里的两名选手代表安阳市参加省里的比赛,又捧回了三等奖的奖杯。
护士张新娥告诉记者:“玲玲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好学的女孩子,每天早上都要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晚上回家,无论再晚再累,都要捧起书本看一会儿;平时,她口袋里装着个小本本,一有空,就
拿出来看两眼。”
孟玲玲所在的外三病区,收住的病人中不少是“小病号”,每次扎点滴,都让焦冬娥很为难:小孩子血管细,护士们常常不能“一针见血”。见此情景,孟玲玲找到焦冬娥,主动请求到小儿科学习。
一个月后,孟玲玲回到病区,带回来的是“一针见血”的功夫。现在,病区里几乎所有的疑难针都是她扎的。“让玲玲来扎”,竟成了病区的一句口头禅。
孟玲玲笑着说:“踏踏实实学习,扎扎实实苦练,一名称职的护士就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病人从心里觉得你在关心他们。”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笑?总有人这样问我。”孟玲玲说,“我想作为护士,往往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病人心里就觉得你在关心他们。”
一次,病区收住了一位服毒轻生的患者,经过抢救,这位中年男子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患者情绪低落,加之药物刺激,一度处于狂躁状态,时常不配合治疗。
看到这一情况,孟玲玲主动要求上特护,守候在患者床前。给病人做治疗时,她报以微笑;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她报以微笑;甚至在患者恶语伤人时,她仍报以微笑。
这位患者感动了,一位素昧平生的姑娘能够这样对待自己,人生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呢?一周后,他康复了。临出院时,他拉住孟玲玲的手,百感交集地说:“谢谢!谢谢!是你的微笑感动了我,是你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了!”
刚上班时,孟玲玲是“临时工”,月工资230元,后来转为“正式工”,也仅600多元。尽管如此,去年1月,东南亚地区遭遇海啸,她拿出100元钱,托人送到了安阳市红十字会。
家住太行山区,父亲智障,母亲离家出走的小志明与70多岁的老爷爷相依为命。8岁的他常常自豪地对小伙伴们说,他有一位漂亮的护士姐姐。
原来,3年前,小志明因脑部外伤,住进了孟玲玲所在的病区。看着爷孙俩的窘境,孟玲玲就像亲姐姐一样关心小志明,不时为他们买来方便面、火腿肠、水果等食品;一有空儿,就来到小志明的病床
边,给孩子讲故事、唱歌。那些天,从病房里不时传来姐弟俩开心的笑声。
“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我要活着,我要振作起来,我要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以快乐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所有关心我、爱护我的人!”这是孟玲玲在一次演讲比赛中的一段话。
孟玲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姐妹三个,她最大。父亲常年出外打工,母亲在家种地。中专毕业那年,父亲在建筑队打工时,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造成上臂和腰椎骨折,使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因家庭贫困,我从来没有上大学的奢望。”孟玲玲说,“那时,我最大的理想是,尽快找一份工作,分担家庭的负担。”
然而,正当孟玲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时,不幸发生了:2003年4月,她被诊断患了鼻咽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