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446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胸部] ZT0260:矽肺的CT征象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0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矽肺的ct征象分析(本文来自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2月第24卷第2期)
王恩雨1,许玲辉2,彭卫军2,胡金文3
(1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岭317502;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3乐清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摘要:目的分析矽肺的ct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对矽肺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矽肺45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42—7l岁(平均56岁),其中i期矽肺5例,ⅱ期矽肺18例,ⅲ期矽肺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分析矽肺的ct表现。结果矽肺各部位的ct表现分别为:(1)肺实质,①所有患者均出现弥漫性小结节;②ⅱ期16例(16/18),ⅲ期22例(22/22)矽肺患者出现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③所有患者均可见纤维索条及网状阴影,ⅱ期矽肺2例(2/18)、ⅲ期矽肺5例(5/22)出现轴心纤维增厚及血管束增粗;11期矽肺8例(8/22)出现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④ii期矽肺3例(3/18)、ⅲ期矽肺8例(8/22)出现肺气肿表现。(2)除4例l期矽肺外,4l例矽肺患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内均可见矽粉沉淀,其中ⅱ期矽肺2例(2/18)、ⅲ期矽肺9例(9/22)有肺门斑点状、桑椹样、蛋壳样的钙化形成。(3)ⅱ期矽肺6例(6/18)、ⅲ期矽肺13例(13/22)出现胸膜增厚,部分出现特征性带状增厚。结论矽肺的ct表现结合职业史,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关键词:肺;矽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135.2;r81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671《2008)02—0165—04
矽肺(silicosis)是因为长期在含有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吸入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往文献对矽肺ct征象的全面分析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确诊的矽肺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
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省职业病防治所尘肺诊断小组确诊,2004—01—2005—01期间在我院复诊检查的矽肺患者共45例。按国家尘肺诊断标准(gb5906—97)⋯,其中i期矽肺5例,ⅱ期矽肺18例,ⅲ期矽肺2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在42—7l岁(平均56岁),平均接触粉尘时间约为15年(11—24年)。所有病例均经德国西门子esprit螺旋ct机行胸部平扫,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条件:130 kv,80 mas,层厚8 mm,螺距1:l,重建间隔8 mm,部分患者行层厚l mm的高分辨扫描。
2 结果
45例矽肺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分为肺实质、肺门及纵隔、胸膜3大部分。
2.1肺实质的表现
2.1.1两肺弥漫性的小结节直径<5 nlm的微结节,边界清晰,以中下肺区为主,部分可见融合,见于所有病例(图1,3,9,10)。
2.1.2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中上肺区内多发团块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欠规则,其最长径>1.5 cm。多见于ⅱ、ⅲ期矽肺患者。本组病例中,ⅱ期16例(16/18)、i期22例(22/22)矽肺患者均有上述征象(图5—8)。
2。1.3问质纤维化较常见,本组病例中,45例患者均可见纤维索条及网状阴影;1i期矽肺2例(2/18)、ⅲ期矽肺5例(5/22)出现轴心纤维增厚及血管束增粗;ⅲ期矽肺8例(8/22)出现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及胸膜下线(图9,10)。
2,1.4肺气肿以弥漫型肺气肿为多见,尤以大块纤维斑块型肺实质周围明显,ⅱ期矽肺3例(3/18)、ⅲ期矽肺8例(8/22)出现肺气肿表现(图3,9,10)。
2.2肺门及纵隔表现主要以淋巴结肿大为主,以隆突水平上及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肿大的淋巴结内可见矽粉沉淀,有时可见斑点状、蛋壳样的钙化形成(图2,4,7,8)。本组病例中,除4例i期矽肺外,均可见较明显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矽粉沉淀,其中ⅱ期矽肺2例(2/18)、m期矽肺9例(9/22)有斑点状、桑椹样、蛋壳样的钙化形成。
2.3胸膜表现主要为增厚,以带状胸膜增厚最具特征性。本组病例中,ⅱ期矽肺6例(6/18)、iii期矽肺13例(13/22)出现胸膜增厚(图5~7)。
3讨论
矽肺的形成是由游离二氧化硅在肺内,通过化学和机械的双重作用产生的。矽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进人肺间质,通过淋巴管向肺门淋巴结汇集。大量的尘细胞堆积在支气管或血管分支处的微小淋巴组织内,引起广泛的纤维变及结节形成。
3.1矽肺的肺实质的ct表现主要为矽结节、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多种间质纤维化及肺气肿。其中矽结节为基本病变,病理上中间为同心圆状排列的纤维束,外周可见粉尘颗粒、尘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节越成熟,细胞成分就越少b1。本组资料显示ct不仅可清晰显示矽结节的形态及密度,直观判断小结节的密集度,还能分辨小结节的聚集及融合改变,与文献报道相仿¨’41。ⅱ、ⅲ期矽肺患者ct的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为矽结节融合或矽粉刺激引起的大块纤维增生。分布不受肺叶的服制,其内可见矽粉的沉淀。纤维斑块不易液化坏死形成空洞,本组资料显示的纤维斑块无空洞形成。文献报道当合并有肺结核
时,斑块空洞出现的几率增加¨1。多种间质纤维化包括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及网格状纤维索条阴影等。本组7例晚期矽肺患者出现轴心纤维的增厚,使肺门血管呈“残根”样表现,这是造成矽肺晚期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矽肺的肺气肿多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常伴
有肺大泡的存在。本组资料显示斑块周围的气肿往往比较明显,这可能与纤维斑块产生的牵拉、收缩,造成肺泡支架的破坏有关。弥漫型肺气肿出现时,则提示矽肺患者预后不良,它跟肺功能的恶化呈正相关”’6】。
3.2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是矽肺患者的常见的ct征象其特征之一:表现为肿大淋巴结内有“盐花”状矽粉沉淀,这种矽粉的密度较钙化低,是由于尘细胞死亡崩解释放堆积所致,往往位于淋巴结的偏中心部位,可出现于任何一期的矽肺患者,肿大淋巴结一般不融合。特征之二:肿大淋巴结的钙化,表现为淋巴结外周部分的斑点状、桑椹样、蛋壳样的高密度阴影,部分淋巴结可完全钙化呈钙结节表现,其中蛋壳样钙化最具有代表性,仅见于矽肺和少数的结节病患者,是由于淋巴结包膜下的钙质弧形沉着所致,钙化的淋巴结无破溃及坏死表现。钙化往往发生于含二氧化硅浓度较高的金属矿山,与接尘工龄无一定的规律o7|。
3.3胸膜改变多见于复杂型矽肺患者,即ⅱ、ⅲ期矽
肺,本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淋巴液逆流累及胸膜,引起胸膜局限性或广泛性纤维化和增厚,但胸腔积液却比较少见,本组资料中只有1例ⅲ期矽肺有少量的胸腔积液。在晚期矽肺中,大块纤维斑块与胸膜之间有时可见条带状密度增高阴影,在病理上证实为凹陷和增厚的胸膜,它是由于纤维斑块收缩引起局部肺容积的减少,产生牵拉所致,这种条带状的胸膜增厚也是矽肺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之一,少见于其他种类的尘肺¨j。
3.4鉴别诊断
3.4.1 i期矽肺主要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鉴别粟粒型肺结核一般有结核的中毒症状,肺部结节在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上表现为“三均”,以中上肺野为主,间质纤维化少见,且无职业史,而矽肺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典型表现。:
3.4.2ⅲ期矽肺与肺癌的鉴别部分ⅲ期矽肺的纤维斑块与肺癌肿块有时难以鉴别。肺癌肿块多呈类圆形,有分叶和毛刺,其纵隔肿大淋巴结内无矽粉沉淀。纤维斑块在mri t:加权像上往往表现为低信号而肺癌却表现为高信号,这可能有利于两者的鉴别一川。矽肺的ct表现呈混合型,其中以进行性大块纤维斑块、肺门纵隔淋巴结的矽粉沉淀及蛋壳样钙化、胸
膜的带状增厚等征象颇具特征性,结合职业史,矽肺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图1、2 为同一患者,i期矽肺。图1.肺窗示多发微结节,边界清晰(空箭)。图2.纵隔窗示肿大淋巴结内可见大量矽粉沉淀(白箭)图3,4为同一患者,ⅱ期矽肺。图3.肺窗示两肺可见多发微结节,部分可见融合(空箭),伴肺气肿表现(黑箭)。图4.纵隔窗示两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矽粉沉淀,无融合表现(白箭)

图5,6为不同的ⅲ期矽肺患者,纵隔窗可见进行性纤维斑块(空箭)及条状胸膜增厚(白箭) 图7,8均为ⅲ期矽肺。图7.示纵隔淋巴结呈蛋壳样钙化(空箭)。图8.见纵隔淋巴结斑点状、桑椹样钙化(白箭),伴局限性的胸膜增厚及进行性纤维斑块图

9为ⅲ期矽肺。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空箭),可见多发结节及肺气肿表现,可见胸膜下线表现(弯箭)
图10为ⅲ期矽肺。示轴心纤维增粗,两侧肺门呈残根样改变
(白箭)
参考文献(略)

[本贴已被 wnlyq8688 于 2009-3-15 23:04:19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9-3-16 6:56:0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16 17: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3-16 23:24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17 05: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19 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9 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20 07:14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和肿瘤、结核病鉴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4-14 04: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4-18 16: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26 00: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