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
微信
微博
QQ群
普通登陆
QQ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
好友
帖子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影像医生
也能
网上问诊
了
首页
社区
BBS
新闻
读片会
影像图库
锐滴达
医影在线
»
社区
›
影像读片
›
MRI病例讨论
›
MRI0695:[原创]延髓右旁占位,请会诊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182
|
回复:
18
MRI0695:[原创]延髓右旁占位,请会诊
[复制链接]
zxd95
zxd95
当前离线
积分
1644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7-1-6 02:1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男,51岁。头晕。
mri平扫:
t2wi
t1wi及flair
c+:
由于ct不在本院做,描述一下,病灶呈环形钙化。
[本贴已被 zxd95 于 2007-1-5 18:31:16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1-5 19:20:46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赞同
0
反对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sy1116
zsy1116
当前离线
积分
0
2
#
发表于 2007-1-6 02:3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椎基底动脉的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依据:t2wi为极低信号,中心有中等信号影,t1wi为中等信号,边缘信号略高,未见流空血管影不太支持本病,但边缘一层可见横行管状血管影,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是不是与流入相关增强效应有关。主要鉴别的应该是脑膜瘤和胆脂瘤。t2wi极低信号不支持脑膜瘤改变。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iuleiyu
qiuleiyu
当前离线
积分
7159
3
#
发表于 2007-1-6 02:37
|
只看该作者
延髓右旁占位;t2周边明显低信号,中心略高信号。t1等高信号。考虑椎基底动脉血管瘤伴出血。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尚峰
尚峰
当前离线
积分
3113
4
#
发表于 2007-1-6 02:51
|
只看该作者
比较少见,也考虑动脉瘤,有条件做个dsa。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ongjianchun
dongjianchun
当前离线
积分
388
5
#
发表于 2007-1-6 04:13
|
只看该作者
动脉瘤3型结合mra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cs990392
xcs990392
当前离线
积分
0
6
#
发表于 2007-1-6 04:35
|
只看该作者
动脉瘤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iangjing
jiangjing
当前离线
积分
24864
7
#
发表于 2007-1-6 04:4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椎基动脉瘤。建议dsa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中宝
宝中宝
当前离线
积分
0
8
#
发表于 2007-1-6 05:32
|
只看该作者
mra不是你们医院的神经科常规吗?我们医院神经内科的常规检查都要做mra的!mra应该一目了然!因为次病变很有可能是血管性病变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袁张锋
袁张锋
当前离线
积分
716
9
#
发表于 2007-1-6 05:58
|
只看该作者
延髓右旁占位;t2周边明显低信号,中心略高信号。t1等高信号。考虑椎基底动脉血管瘤伴出血。
mra怎么没有.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76543210
9876543210
当前离线
积分
0
10
#
发表于 2007-1-6 19:53
|
只看该作者
附上表皮样囊肿详细说明(来自文献)
一、概述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又叫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约占颅内肿瘤的1%。表皮样囊肿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在矢状中心线附近,如颅底中线的蛛网膜下腔。此外,桥小脑角区也是好发部位,这可能是由于胚胎期,当第二脑泡形成时才形成外胚层残余的结果。其好发部位依次为:桥小脑角区、鞍上池、四叠体池、大脑外侧裂和侧脑室等。
二、肿瘤病理和生物学行为
肿瘤外表光滑或呈结节状,有包膜,包膜可有钙化。瘤内为黄色较浓液体、脱落的上皮细胞、角质和胆固醇结晶,囊壁外层是少量纤维组织,内层为角化的鳞状上皮。
三、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与囊肿所在部位有关。桥脑小脑角池区的表皮样囊肿可使第7、8、9对颅神经受累,临床上出现面瘫和听力障碍。发生在后颅窝可引起走路不稳等小脑症状。鞍上池者可出现视力下降、复视和眼球活动障碍等。若囊肿破裂可出现脑膜炎症状。
四、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平扫时,扁平型肿瘤位于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表现为形态不规整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缘尚清楚,偶见钙化。团块型肿瘤位于硬膜外,形态多为球形,密度不均匀,为高、等、低混杂密度,边缘清晰。增强扫描见绝大多数表皮样囊肿在增强扫描无强化,但偶可见肿瘤边缘呈轻微弧形强化。
表皮样囊肿的诊断要点为:扁平型表皮样囊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肿瘤沿蛛网膜下腔漫延;团块型表皮样囊肿则多为位于硬膜外的球形混杂密度影。环池、四叠体池表皮样囊肿长期压迫脑干,可使其变形,故有时尽管肿瘤已被全切,但变形的脑干尚未复原,所以在术后复查时,扩大的脑池有时仍类似肿瘤存在。
2.mr表现 表皮样囊肿内容物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这与脂肪瘤具有液态脂肪有所不同,t1弛豫时间并不缩短。因此,在t1加权像上,表皮样囊肿的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信号,与脑实质相比为低信号影。偶见表皮样囊肿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这是由于囊肿内容物含有可溶性脂质和泡沫状脂质或点状出血所致。当表皮样囊肿位于硬膜外时多表现为混杂信号。t2加权像上,表皮样囊肿为较均匀性或非均匀性高信号。当囊肿位于蛛网膜下腔时,t2加权像上可见囊肿边缘有一菲薄的更高信号带,这是囊肿旁残存的脑脊液所致。增强扫描,表皮样囊肿一般无强化表现。偶见囊肿边缘轻度强化或囊肿内有分隔样轻微强化。
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诊断长期以来对于脑外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二者的治疗原则截然不同,表皮样囊肿需手术治疗,而蛛网膜囊肿却无需治疗。因此,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的鉴别对临床而言尤为重要。
t1wi和t2wi以质子在经受一系列激励后,重新回到起始静止位置所需要的时间为基础对组织进行成像。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囊腔内均富含液体,因而其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单纯依靠病变在t1wi和t2wi上的信号强度改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扩散是指分子的随意运动,又称布朗运动。dwi正是以探测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为基础进行成像的。组织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有助于dwi上信号对比的形成。一般而言,组织内水分子的随意运动越多,平均游离路径越长,该组织在dwi上的信号衰减越明显。由于细胞膜和细胞器可限制扩散,因此,自由水(如脑室内的脑脊液)比固体组织(如脑实质)中水分子的随意运动多,可导致信号大量丢失,在dwi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是反映水分子扩散人工参数,可对不同组织的扩散特性进行有效的量化。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程度主要取决于由大分子如细胞外蛋白决定的细胞外水的浓度,因此具有不同细胞外水浓度的组织在dwi上呈不同的对比,有不同的adc值。
在dwi上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呈低信号,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表皮样囊肿的adc值明显低于蛛网膜囊肿,表明表皮样囊肿具有较蛛网膜囊肿明显增高的水分子扩散程度。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在dwi上这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可能与其囊腔内容物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不同有关。表皮样囊肿囊腔内为含有细胞碎屑、角蛋白、胆固醇的豆渣样油腻液体,粘稠度极高,因而其内细胞外水的浓度高,水分子运动受限。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所形成的袋状结构,其内细胞外水运动相对自由。
综上所述, dwi对于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囊性病变区在dwi上呈高信号并且adc 值降低,高度提示为表皮样囊肿;相反,如果囊性病变区在dwi上呈低信号并且adc 值升高,则多为蛛网膜囊肿。
支持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X线病例讨论
CT病例讨论
影像新技术
海阔天空
儿科病例
典型病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