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06年9月中华放射学会第七届全国儿科放射学年会上,就“小儿脑额颞部间隙”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一致同意以“脑外间隙增宽”作为其诊断,而不再沿用“外部性脑积水”。
http://www.chinaradiology.org/hdggxxxx.asp?id=385
附:原公告全文
[center]中华放射学会第七届全国儿科放射学年会
暨儿科影像诊断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召开[/center]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学组主办,安徽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承办的中华放射学会第七届全国儿科放射学年会暨儿科影像诊断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06年9月8日-12日在安徽省屯溪隆重召开。开幕式上中华放射学会儿科学组组长叶滨宾教授代表中华放射学会宣布了新一届全国儿科放射学组成员名单并致开幕词,会议承办单位安徽省医学会王尚柏秘书长、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杨斌院长、安徽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郑穗生教授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会开幕式由安徽省放射学分会儿科放射学组组长鲍家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展望、合作、发展。会议收到专题讲座和论文共314篇,内容涉及到中枢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骨骼、介入、技术等领域。可喜的是在论文中主要是介绍cr/dr、ct、mri方面的文章,还包括了许多磁共振功能成像、多层螺旋ct、dsa、介入、PACS等方面的内容,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全国儿童医院影像诊断设备的更新进步,与综合性大医院差距正逐渐缩小,也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儿科影像工作者在儿科影像领域开展的新技术和所取得的新成就。本次与会代表近200人,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包括台湾地区。
在会议中,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陈丽英教授、上海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瑞典儿科神经放射学家王晨博士、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叶滨宾教授等18位儿科影像学专家就不同的专题作了精彩的讲座。26位代表在大会进行了论文交流。会议就“小儿脑额颞部间隙”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一致同意以“脑外间隙增宽”作为其诊断,而不再沿用“外部性脑积水”。会上的疑难病例讨论使与会代表又得到一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会议学术气氛浓厚,代表一致反映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会。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新一届儿科学组的工作会议,研究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①继续支持“西部儿科影像协作组”的工作,并通过了西部之行的讲课计划,为西部基层儿科影像工作者带去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以出版《儿科影像诊断丛书》的版筹维系“西部儿科影像发展基金”;②为加强儿科影像工作者间的合作和互助,继“西部儿科影像协作组”之后,积极筹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四大儿科影像协作组,谋求儿科影像的联合,使之更均衡和快速地发展;③作为“亚大儿科放射学会”的成员国,要积极参与学会的活动,制定了具体措施,争取在明年“第七届亚大儿科放射学会”有一大批文章入选。会议决定了第八届全国儿科放射年会将在江西召开。
王龙胜
2006年9月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6-10 9:58:02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