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78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6847:[原创]头部典型病例!与大家分享、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10y近来自感头顶痛一月余。该患儿为第一胎,怀孕其间孕妇无感冒感染史。当时为难产,有产钳助产史。智力差,平时考试每门功课都不及格。走路正常。疑惑:该病人在第四军大一附院(西京医院)做了mr诊断为:1、胼胝体未发育。2、脑积水。大家认为第二个诊断合理吗?
5mm薄层重建: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2-23 13:25:40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2-23 19:5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胼胝体发育异常,因为胼胝体发育异常同时就有脑室的扩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2-23 20: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第一诊断,脑积水不敢肯定,因两侧室后下角增大,前角不大,四室正常,考虑与发育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20:2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3.1  胼胝体的发育[1,4]  


  正常脑发育分6个阶段,任何阶段的异常停滞或超前均可造成脑发育畸形。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半球新皮质最大的神经纤维束,为两侧大脑半球信息沟通的最重要通路;胼胝体的轴索于胚胎12周时开始越过中线,最后于18周~20周越过完毕。先形成胼胝体的膝部,然后依次是体部、压部,最后形成嘴部。虽然20周时胼胝体的各组成部分均已存在,但其生长、发育尚远未完成。从20周至足月生产,胼胝体的长度将增加25%,体厚度增加30%,膝部厚度增加27%。由于出生时所有胼胝体轴索均已存在,故出生后胼胝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主要反映为髓鞘形成。出生时胼胝体薄而平,出生后,首先是膝部增厚,最早可出现于出生后2个月~3个月。出生时压部的大小厚度介于胼胝体膝部和体部之间,以后缓慢增厚,到产后4个月~5个月后它将迅速增厚。至出生后7个月末压部大小或厚度大致与膝部相仿,以后直至1岁时压部继续增大,这阶段其增大与膝部和其他脑部的增大是成比例的。9个月~10个月的胼胝体与成人者相仿。胼胝体体部在整个儿童期均慢慢增大,而无特别生长迅速阶段。胼胝体体部的厚度较一致,但在体部与压部交界处可以较薄,rayband等称此狭段为胼胝体峡部。


  3.2  病理及临床表现  


  在胼胝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损害因素可导致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感染或缺血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重要原因,亦可受代谢、机械、遗传等因素影响。在胼胝体发育早期的严重损伤,多造成胼胝体完全缺如;若损伤较轻或在胼胝体发育晚期,仅导致胼胝体部分缺如,往往是胼胝体压部缺如,其次是嘴部或体部,发生在膝部的少见,因胼胝体膝部的胚胎发生较早,受累几率低;压部和嘴部最后形成,受累几率高[2]。胼胝体发育不全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其他颅内畸形。常可并发胼胝体脂肪瘤,还可伴半球间蛛网膜囊肿、dandywalker综合征、脑回肥厚、多微脑回、脑膜脑膨出、chiari畸形、灰质异位、脑积水、小脑畸形等。单纯的胼胝体发育异常一般不引起症状,或仅有轻度的视觉障碍、或交叉触觉定位障碍而智力正常,全面的神经体格检查可发现大脑半球分离征象[1]。伴发其他类型畸形时,往往表现有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严重者有智力发育不全,癫痫等[4]。


  3.3  影像学表现


  3.3.1  ct表现  


  胼胝体与脑质密度基本一致,故ct不能直接评价胼胝体的形态,而是通过发育不良导致的脑室形态学改变,间接地进行诊断。因此,ct不能诊断表现轻微、小脑室形态学变化的部分性缺如[2]。完全性缺如时,平扫可见两侧侧脑室额角狭小、远离,内侧凹陷,外侧角变尖,室间孔延长;枕角扩大;体部明显分离,体部正常弧形消失,体部外凸与后角呈微抱球状;伴发的脑组织异位可引起侧脑室外缘不规则,如内侧纵束的伸长,致侧脑室中部边缘凹陷;三脑室扩大抬高,介于两侧侧脑室之间(见图1);由于胼胝体部分或全部缺如,半球间裂仿佛与第三脑室相连续[1~3]。并发的脂肪瘤常位于胼胝体嘴或后部,表现为纵裂内脂肪密度肿块(见图2)。大者瘤壁上可见曲线状钙化影,这一征象仅见于胼胝体脂肪瘤[3]。并发纵裂蛛网膜囊肿时可见三脑室上部囊状脑脊液密度病变(见图4)。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确诊一般不需要增强扫描,但增强ct检查可提供畸形时大脑内静脉的形态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两侧大脑内静脉互相靠近并位于三脑室顶,胼胝体发育不全时可显示其彼此分离、上移的征象,大脑大静脉变直,失去正常的“u”形结构。胼周动脉也失去正常的弧线形态,在矢状重建图像上呈波浪形[1]。


  3.3.2  mri表现  


  mri的优势在于多维成像和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是观察胼胝体的最佳方法;即使是很轻微的、不为ct显示的胼胝体发育不全,mri也可清晰显示,且易于诊断。正常胼胝体与脑组织的前后径之比(c/b)≥0.45[2,3]。在t1wi、t2wi上,胼胝体信号强度同脑白质。


  胼胝体部分缺如,最常见的表现为压部球茎状结构消失,胼胝体前后径变短,c/b比值<0.3;还可表现为胼胝体体部明显变薄或中断(见图5)[2,3]。胼胝体完全性缺如,正中矢状位无正常胼胝体结构(见图3)。海马回、前连合或后连合全部或部分缺如[1]。第三脑室顶部,正常扣带回缺如,半球间脑沟围绕三脑室呈放射状(见图3);顶枕裂与距状裂不会聚,内侧裂与狭窄的半球下缘垂直[1]。侧脑室和三脑室在轴位和冠状位的表现同ct表现。若并发脂肪瘤,表现为t1加权像呈高信号。纵裂蛛网膜囊肿位于双侧侧脑室之间并向上突。海马发育不良,伴开放扩张形颞角,部分病例中还可见到海马连合增大,酷似胼胝体压部[1]。大脑皮质发育异常,可呈脑回肥厚、多微脑回及灰质异位征等。合并其他畸形时,mri可见相应征象。


  总之,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最佳方法和直接征像是在mri矢状位观察胼胝体的形态、缺如的部位和程度。根据mri表现可准确的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如仅做ct扫描,根据侧脑室分离和三脑室上升等间接征象可以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2-23 20: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1、胼胝体未发育。2、轻度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2-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1、胼胝体发育不良。2、轻度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2-23 22:33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胼胝体发育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2-23 22:46 | 只看该作者
有轻度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2-23 22:5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3、4楼老师的意见,为胼胝体发育不全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2-24 00:3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考虑胼胝体发育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