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两肺上叶前段、左肺上叶舌段、右肺中叶的spn罕见结核,多见炎性病变和肿瘤,尤其应考虑恶性可能;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及基底段的病灶应多考虑良性,尤其是结核。
2、大小-直径大于3cm的spn,恶性的比率在93%-99%;小于2cm的spn,良性的比率占44%-45%;小于1cm的
结节多考虑良性(但需除外转移瘤)。
3、形态(边缘)-边缘不规整的结节如分叶(尤其是浅分叶)、毛刺(尤其是细、短、密)多是恶性结节的征象
;边缘光整和粗、长、稀疏的毛刺往往提示良性。“胸膜凹陷征”为肺癌较特异的征象,但要把握好界定标准。
4、密度-密度不均匀、小结节堆聚、小泡小管、偏心厚壁空洞和含细小、稀疏钙化的结节恶性多见;密度均一、
薄壁空洞及钙化灶粗大、量多者可能为良性。
5、周围改变-阻塞性改变(炎症、气肿、不张)、结节周围浸润、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胸膜不规则增厚和结节、
血管集束征可见于恶性结节;结节周围卫星灶、“晕”影多见于良性结节。
6、强化效应-强化程度分为轻(21-30hu)、中(31-40hu)、重(41以上)。不均匀强化和轻、中度强化者常
为恶性结节的表现;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极少数甚至高度强化以及边缘(包膜)强化者多见于良性结节。
鉴别诊断:
1、结核瘤-多见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病灶可大可小,边缘光整或有粗长毛刺、胸膜粘连带,密度不均可有
干酪、钙化及薄壁空洞,注射对比剂后不强化、轻度强化或边缘强化、周围可见卫星灶,纵隔淋巴结
增大或钙化。
2、炎性假瘤-此前多有感染病史或为炎症后遗,病灶直径通常大于3cm,密度均匀,少见钙化,增强为中等程度
强化,边缘可见“方形征”和“晕”征。
3、霉菌球-病灶较大,直径多在3cm以上,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常寄居于原有的结核空洞内;密度不均,可有
钙化,周围常见“晕”征和卫星病灶,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可强化,“空气新月征”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4、avm-增强病灶与纵隔大血管同步、同等强化。
5、硬化性血管瘤-球形结节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多光整,增强后多明显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
6、错构瘤-病灶小,在2cm以下,边缘光整或多分叶状,多无毛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与大小和构成成分有关,
通常平扫密度较高,增强不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测到脂肪密度或“爆米花”状钙化时,可明
确。
7、腺瘤-低度恶性肿瘤,生育期女性多见,可多灶,常合并肝腺瘤、子宫肌瘤;瘤体多在1-2cm,圆形或类圆形,
多位于肺外周或气管、大支气管内,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无钙化和周围卫星灶;增强中度、均匀强化。
8、转移瘤-单发者或尚未找到原发灶者,难与腺瘤、软组织密度为主的错构瘤鉴别。多灶、大小不一,边缘清楚
或模糊;密度均匀或有中心坏死、囊变,增强均匀强化或为边缘强化,肺野外带、胸膜及胸膜下相对
多见。
9、球形肺炎-病灶范围较大,边缘模糊不清呈浸润状,但无分叶和毛刺征象;其内密度不均,但不致密,多呈局
限形实变样改变,可有轻度均匀强化;在肺窗和纵隔窗上病灶大小悬殊为一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