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ct 的发展与现状
自1989 年第一台螺旋ct 问世,短短10 余年的时间,已从早期的单层螺旋发展到今天的多(四) 层螺旋,驱动方式、数据传输、图像重建算法等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扫描速度较单层螺旋最多可提高8 倍, ct 透视、实时螺旋、图像融合等新的功能不断完善,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本文仅就螺旋ct 的原理和现状做一介绍。1 螺旋ct 的原理111 滑环(slip ring) 技术 螺旋扫描的基础是滑环技术,滑环技术是70 年代末开始采用的新技术。滑环时代之前,含有x 线球管的旋转部分与包括高压发生器在内的静止部分之间的馈电和信号传输是靠电缆来完成的,电缆的有限长度限制了球管的旋转运动,使球管的运动只能是双向往返式,这样,不仅限制了球管的运动速度,也使两次ct 扫描之间增加了毫无作用又不可取消的扫描间隔,使常规ct 只能间歇性扫描而无法在球管连续向一个方向旋转基础上进行连续扫描。滑环是一个导电的金属环, 是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包括电刷、球管或者还包括高压发生器。由滑环和电刷的接触代替电缆来进行馈电,省却了电缆,也就取消了启动等一系列繁琐过程和扫描间隔,球管可以朝一个方向连续旋转进行连续扫描。同时也提高了球管的运转速度,使环绕1 周的速度达到亚秒。三代ct 由于探测器与球管同时旋转,早期信号传输也要靠滑环来完成。新的滑环ct 的信号传输已不利用滑环,而是用光电传输, 明显降低了噪声,目前大多数螺旋已采用更先进的射频传输,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度和信息量。滑环又分为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两种,早期的滑环ct 多采用高压滑环,即把笨重的高压发生器放在固定部分,由滑环将十几万伏的高压输送给旋转部分的x 线球管。现在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高压发生器已因体积小重量轻可直接安装在扫描架内的旋转部分,这样,滑环只需将几百伏的低压电输入旋转部分,称为低压滑环,目前各厂家的新滑环ct 几乎都已采用低压滑环技术。滑环技术的应用使连续扫描x 线球管围绕机架连续旋转曝光,曝光的同时检查床同步匀速移动,探测器同时采集数据,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故称螺旋扫描。螺旋扫描的特点是消除了两次扫描间隔,将传统常规ct 的二维采集数据发展为三维采样,所以螺旋扫描又称体积或容积扫描(volume scanning) 。这种采样为数据的后处理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螺旋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与常规ct 的扫描方式不同,扫描1 周的起点与终点不在同一点上,这样在图像重建时采用的方法亦不同,它采用的是内插法,又称差补法(interpola2 tion) 。许多厂家采用了180 度非线性内插法(nonlin2 ear interpolation) 等方来改善空间分辨力。在螺旋扫描中,与常规方式扫描的一个不同是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螺距(pitch) ,它是球管旋转1 周准直器宽度与扫描床移动速度之间的比,具体公式为:床移动距离[mm]/ 准直器宽度[mm] 。如果准直器宽度等于床的移动速度,即螺距为1 。螺距越大扫描单位时间扫描覆盖距离越长,例如,准直器宽度为1cm ,螺距为1 时,10 秒钟扫描距离为10cm ,螺距为115 时,同样10 秒,扫描距离则增加到15cm ,这对于1 次屏息扫描和增强后动脉期的大范围扫描很有帮助,因为只需增加螺距即可在同一扫描时间内尽可能地多增加扫描距离。螺距的变化直接影响图像质量,试验证明螺距越小,图像中产生的伪影越少,失真度越低。
2 螺旋扫描较常规扫描的优势
21 扫描速度明显提高 单层螺旋扫描速度较常规扫描至少提高5 倍,常规扫描的1 个扫描周期包括扫描时间和间隔时间两部分,至少要5 秒钟。螺旋扫描取消了间隔时间,只需1 秒钟就能完成一个层面的扫描。同样用10mm 扫描200mm 的范围,常规扫描需要100 秒,单层螺旋仅需20 秒,目前最新的四层螺旋仅需5 秒钟。扫描速度的提高使得可以在一次屏息中完成某个部位的扫描。大大缩短了病人的检查时间。这个优势最大的受益是增强扫描, 可以在血管内对比剂充盈良好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扫
成为现实,由此产生了新的扫描方式— 螺旋扫描。
22 容积采样 由于螺旋扫描是三维容积采样,而且是一次屏息完成全部扫描,避免了常规扫描中重复扫描和遗漏扫描的不足。常规扫描中虽然扫描床的移动是严格的,但是病人两次扫描吸气程度的差别造成了实际扫描轨迹并不连续的事实,使得许多微小病灶漏扫或重复扫描。螺旋扫描避免了这一不足。三维容积采样的另一个优势是为两维或三维的图像后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多层螺旋ct
近年来,螺旋ct 从单层成像又发展到球管旋转1 周同时获得四层图像,称为多层螺旋,使螺旋ct 又产生了一个飞跃。与单层螺旋相比有了以下重大改进。311 x 线束的改进 单层螺旋通过准直器后的x 线束为薄扇形,因为对面z 轴方向只有一排探测器接收信号。多层螺旋的x 线束由于面对z 轴方向是具有多(四) 个通道的多排探测器,改变为厚扇形x 线束,最厚可达32mm 。x 线束的宽度等于多(二或四) 个层厚之和,提高了x 线利用率。312 探测器阵列的改进 多层螺旋的探测器阵列由单层螺旋的z 轴方向一排探测器,改变为具有四组通道的多排探测器阵列,不同厂家的探测器排数和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