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35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风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1:28 | 只看该作者
内乡县 古称菊潭,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缘。东接镇平,南连邓州,西邻淅川、西峡,北依嵩县、南召。地形呈南北条状,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全县辖16个乡镇289个行政村和8个居民委员会,38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3万人。
       内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古为“入关孔道”、“秦楚要塞”,为兵家必争之地;今有宁西铁路、312国道、豫51、豫52、豫53省道和即将建成的 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距民航南阳机场65公里,三线备战军用机场,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内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县名源于秦代析县。据旧志记载,西周时建郦国,春秋为楚之郦邑,战国归秦,属商鞅封地,秦设郦县,属南阳郡。汉沿秦制。西魏改析阳县为中乡县(县治今西峡县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避文帝父杨忠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改郦县为菊潭县,同属南阳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 956年),废菊潭入内乡,时内乡县辖今内乡、西峡两县境域。元初(公元1265年),县治所由西峡口迁至渚阳镇(今内乡县城)。同时,淅川、博山两县并入内乡,内乡兼有今内乡、西峡、淅川三县境地,为内乡县面积最大的时期。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复置淅川县。清沿旧制。民国时期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8年5月4日内乡解放,分其西境新置西峡县。1949年元月20日,撤销西峡县并入内乡,同年12月15日再建西峡县,内乡建置沿袭至今。曾造就和培养了春秋政治家范蠡、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学家王检心和著名农学家、中国农科院院长陈凤桐及全国劳动模范著名农民小麦育种专家龚文生等一批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
      内乡山青水秀,资源丰富。早在隋唐时期就被誉为“茂林修竹之地”、“桐漆之乡”,明清为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有金、银、铜、石墨、石棉、硅线石、大理石、水泥灰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30多种。湍、默、刁、黄四大河流贯穿全境,有中型水库3座,小型一类水库36座,总库容近1亿立方。
      内乡旅游得天独厚。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蕴藏着290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华南虎、金钱豹、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少有的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是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胜地;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的内乡县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总督府、山西霍州署合称“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已开通了国际旅游专线。
      内乡工业经济初具规模,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已初步形成了制浆造纸、机械加工、化工软木、冶金建材、多金属矿产开采加工、工艺编织、医药加工等产业。全县上下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立县”战略得到较好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2-14 05:5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5-9 18: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宝天曼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