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ct扫描和注射预案的综合设置
在单排ct扫描相对较慢的时代,已经有很多关于设计cta注射造影剂的经验了(比如40s的腹部cta)。当造影剂注射时间与扫描时间相当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动脉强化。通过弹丸实验来使延迟时间与造影剂通过时间相匹配。
mdct快速扫描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扫描时间的明显缩短(比如4s腹部cta)。虽然mdct有着许多优点,比如更短的屏气时间,更少的运动伪影,更少造影剂用量,但在快速扫描的同时也有着明显的缺点:
; 扫描和注射时间的缩短导致动脉增强不足,除非通过增加碘流速来进行平衡
; 然而最大的碘流速是受限于静脉注射速度;
; 以高流速快速注射造影剂使得动脉增强峰值的时间窗变短,这就给扫描带来了更多难度,有可能错失整个扫描的最佳实际;
; 扫描的速度在某些情况下会超过造影剂流速,比如:a)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b)慢性肠系膜缺血 c)巨大动脉瘤伴有血液流速减慢
由于上述这些快速扫描的缺点,传统的扫描注射方法(注射时间=扫描时间)已经明显不适用了(不可能扫描4s就只打4s造影剂),可供选择扫描时间宽泛又为预案编辑产生了新的问题:每次扫描前都需要根据扫描时间调节注射时间,这样就不能再根据病人个体差异来调节注射时间。对于心血管疾病,不仅有病人身体个人差异,又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虽然目前的ct技术常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尺寸自动调节球管毫安量,并且根据病人的造影剂通过时间相应变化扫描延迟时间,但是在动脉增强程度上绝大多数的群体-个体差异还是被忽略了,尽管可以根据患者体重简单的调节就能减少这种差异。
根据当前64排以上ct的技术已经能够设计一个综合注射和扫描的变化配置表。重点是根据最佳动脉增强(在增强强度、持续时间、个性化和简易性方面),然后相应设计扫描预案。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固定的扫描时间和固定的注射时间。固定的扫描时间(比如10s)使所有扫描都能够根据病人体重的不同简单调节注射速度和药量,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动调节球管毫安量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同的病人体质都能是噪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64排以上ct腹部cta的扫描和注射预案
扫描系统 64×0.6mm 自动毫安量调节
螺距 根据容积扫描范围 通常<1.0
扫描时间 固定10s(所有病人)
注射时间 固定18s(所有病人)
扫描延时 tcmt +8s(造影剂到达主动脉后8s开始扫描)
造影剂 高浓度(370mgi/ml)后跟盐水
注射速度和造影剂药量 根据体重计算
体重 注射速度 药量
<55kg 4.0ml/s 72ml
56-65kg 4.5ml/s 81ml
66-85kg 5.0ml/s 90 ml
86-95kg 5.5ml/s 99 ml
>95kg 6.0ml/s 108 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