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
[病因病理]
痛风为代谢障碍性疾病,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尿酸钠结晶沉淀于关节、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骨骼与尿路等引起病变。有遗传性。
[临床表现]
男性好发,约占全部患者的95%。骨关节损害最常见于手足小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好发部位,以后涉及踝、膝、腕等关节。
痛风所致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关节红、肿、热、有压痛及剧烈疼痛,以晚间尤著。发作时常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血沉加速,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等。反复发作10年左右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畸形,关节周围与身体他处皮下均可见到结节状突出之痛风石,并可溃破。
[影像学表现]
1.早期无x线阳性表现。
2.慢性阶段常首先出现在第一跖趾关节处,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其典型表现为界限较分明的卵圆形,密度略高于一般软组织之结节阴影,常偏于关节之一侧。其中偶可见到钙化。
3.在相应部位即近节趾骨的近端或跖骨的远端关节边缘或骨端皮质,可出现穿凿状骨破坏或出现骨内透光区。破坏区周围有骨质硬化而增白。
4.晚期,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继发退行性变使关节边缘出现小刺状骨质增生。大量痛风石沉着可使骨端关节广泛破坏,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波浪状大块骨质缺损。
[鉴别诊断]
痛风需与退行性骨关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前者无关节边缘和骨端皮质骨破坏缺损,后者好发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多见于女性。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6-9 22:22:37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