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480|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135

男性,67岁,诊断“门脉性肝硬化”多年。近一个月来腹胀、食欲下降,治疗效果不明显。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测定无异常。查体: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腹水症(+)。
既往有胰腺炎病史。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实质期





动脉期重建(vr)




门脉期重建(mip)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9-1 22:33:36 修改过]


[本贴已被 听蝉观竹 于 2007-9-5 12:29:2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2 06:13 | 只看该作者

莫明其妙

胰腺钙化,胰尾部可见圆形囊性影,平扫期内部新月形低密度区呈水样密度,且增强各期未见强化,考虑为假性囊肿。囊肿内有一圆形高密度块影,其密度均匀且与主动脉壁相似,且增强各期始终相似于主动脉壁。块影左侧可见结节状低密度区,其密度始终与主动脉内部密度相似,且动脉期重建可见与脾动脉相连,考虑此结节影为动脉瘤。结节周围与动脉脉相似密度块影考虑瘤壁及附壁血栓等成份综合而成。因此考虑假性囊肿内套了个动脉瘤,
或者跟本就是个大动脉瘤,后来瘤壁内膜与中外层瘤壁分离,其形成的间隙后来变成新月形水样密度区,而内膜内侧瘤腔内则继续发展成为有符壁血栓的瘤腔。另可见多量侧支循环影。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7-9-1 22:26:34 修改过]

或许这样考虑实在一点


[本贴已被 余辉 于 2007-9-1 22:44:04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2 0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这个病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
  1、下腔静脉肝段显影不良。2、肝尾状叶体积增大。3、有明显腹水,4、有侧枝循环表现,5肝右叶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等。以上几点应考虑有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存在。
  另加外患者胰腺有钙化,胰管扩张,胰尾部有一囊状病变,囊内有一球形等密度影及一同主动脉强化密度一致的结节影,因此有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存在。患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但无明显肿块,因此患者还有胆囊炎的存在。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9-1 23:25:5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2 17:14 | 只看该作者
本例影响表现贵在门脉期,肝静脉、下腔静脉显影不良,其肝静脉内明显栓塞形成,在看门脉期重健图像显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结合查体(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腹水症(+);另胰腺实质钙化,其胰尾部见一囊性低密度灶,灶内见于主动脉强化一致结节影,综上所述 考虑 1、步加氏综合征可能性大 2、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布加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着,布加氏综合征晚期导致肝硬化.肝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i;腔静脉入口处形成完全性或不完全隔膜,形成湍流,加上此处位于肝脏和膈肌的交界处,易导致内皮损伤,产生血栓性狭窄闭塞。布加氏综合征另外的原因主要为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生症何其它的髓增生疾病、血小板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产后,局部腔内外肿瘤病变压迫堵塞等。
期待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2 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301:[原创]值得讨论的病例

以下是引用向医生在2007-9-1 23:09:00的发言:这个病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br]  1、下腔静脉肝段显影不良。2、肝尾状叶体积增大。3、有明显腹水,4、有侧枝循环表现,5肝右叶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等。以上几点应考虑有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存在。[br]  另加外患者胰腺有钙化,胰管扩张,胰尾部有一囊状病变,囊内有一球形等密度影及一同主动脉强化密度一致的结节影,因此有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存在。患者胆囊增大,囊壁增厚但无明显肿块,因此患者还有胆囊炎的存在。
完全支持向主任的分析和诊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补充,平扫腹主动脉密度较低,应该考虑:   贫血


[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7-9-2 9:44:52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9-2 20:4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布-加综合症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的诊断。本病是指肝静脉阻塞引起的症候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肝静脉或肝静脉-下腔静脉入口处的先天性蹼或隔形成阻塞;后者的原因是:1肝静脉血栓形成;2肿瘤压迫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主要鉴别诊断为(1)右心衰竭所致的肝淤血:肝静脉能强化且显示清楚。(2)弥漫性肝癌或肝多发转移瘤:肝密度不均匀,常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增强扫描各叶不同部位病灶强化特点相对一致。(3)门脉性肝硬化:由于再生结节或肿瘤的压迫使肝静脉变形,可出现布-加综合症。但在ct上可根据肝硬化的肝叶变形、比例失调、表面结节等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9-3 03:17 | 只看该作者
1,胰尾部病灶.考虑慢性胰腺炎伴胰尾假性囊\\动脉瘤形成.形成机理;渗出胰液沿脾胃韧带侵蚀脾血管及局部包裹形成.
2,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形成.侧支开放.
3,肝门脉显示不清,代之以较多侧支,提示门脉海锦样变性.
4,多位老师所提bcs,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相符合1,mip上肝内示较多侧支成蜘蛛网状.2,下腔v肝段显示欠清.3,临床症状相符.但有几点不太相符1,动脉早期无明显中心性强化.延时扫描无明确边缘性强化.2,尾状叶肥大不明显.3,肝静脉分支显示尚可,无明确扩张及狭窄表现.进一步确诊需进一步dsa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3 19:03 | 只看该作者
c-,c+及mpr,mip示广泛侧支循环,肝门脉及下腔部分腔内血栓形成,胰腺多发钙化,胰尾部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结节影并部分结节状强化,动脉期肝部分实质强化,尾状叶增大.疑有1,胰尾部病灶.考虑慢性胰腺炎伴胰尾假性囊\\动脉瘤形成,2budd-chiari综合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9-3 20:59 | 只看该作者
1.胰尾部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结节影且结节部份明显强化(与同层动脉相似)。支持考虑:胰腺假性囊肿并囊内假性动脉瘤。2.脾脏壁侧半圆形低密度影,考虑脾脏包膜下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或脾脏包膜下积液。3.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建立。4.慢性胰腺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9-3 21:35 | 只看该作者
脾脏增大,腹水,增强可见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示欠佳,肠系膜静脉增粗迂曲,这些征象诊断布-加综合征不难。本例比较有意思的是脾动脉瘤恰巧被慢性胰腺炎之假性囊肿所包绕,罕见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