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73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入治疗学有必要更名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在dxy那里看到一些关于介入发展命名的讨论,感触很深,上传大家共阅

关于介入放射学科定位危机和重命名的思考
自1964年dotter完成首例pta术及1967年margulis首次提出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来,这门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有望成为临床医疗中与内外科并列的第三大支柱学科。作为一门临床学科,介入放射学在临床日常医疗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已成为临床各科及病人常选择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然而,介入放射学是否真正被临床各学科认可和广大病员所接受?回答是不肯定的。例如:尽管不少医院已开设了介入放射门诊,但是,直接挂号来就诊的患者却寥寥无几;笔者曾参加过数次社会咨询活动,尽管咨询台前已摆了宣传板,但是,介入放射咨询台前仍门可罗雀,与此鲜明对照的是心血管,肿瘤等专科门前热闹非凡。这是否说明介入放射学的科普性宣传不够?回答不全是。即便是在医院也非多数员工甚至医务人员所熟悉。究其原因,可能是“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的命名有严重的不明确性。一般而言,医学学科的命名多以一组相近的疾病组合而命名的,如肝胆外科学、肿瘤学、眼科学等在字面上均非常清楚、直接地表达它的性质,说明自己是干什么的、看什么病的,而毋需作进一步解释。老百姓顾名思义,很容易理解。但是,介入放射学的命名是将一组与影像导引有关的微创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命名的,应该说,无论是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或介入放射学这一命名都很有创意和文学功底,一字多意且较含蓄。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介入放射学)的前提是期望老百姓有一定或相当的医学基础,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一般人对"介入放射学"这一名字确实难以理解,需要有详细的解释才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但往往也是一知半解)。frederick keller在2000年scvir(美国心血管及介入放射学会)的dotter lecture上 (scvir授予的在其当年年会上的荣誉演讲,每年一名)抱怨:每当他妻子的一些朋友关心地询问她有关她丈夫的职业时,当她回答是与导管打交道的医生后,问者第一反应认为是cardiologist,当她又解释为与放射有关时,问者的反应是radiation oncologist,当她实在解释不清时就干脆说“he is a body plumber”(他是一名人体管道工)。因此,keller将介入放射学会调侃为:“society of mis-understood therapists”(不被了解的治疗医师学会)。但是,无独有偶,2000年rsna harwood-nash演讲者(荣誉演讲)gary becker讲到:介入放射学和介入医师目前的尴尬地位可概括为“who are we and what are we doing?”,他也诙谐地建议将介入放射学会改为“society of human interventional therapists”(缩写***)。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发源地和介入工作开展如此普遍的美国尚如此,更何况我国?写到这里,我们不由地怀念八十年代初曾经使用的名称“手术放射学”,也许,这也不是最理想的命名,但是,至少要比“介入放射学”更通俗易懂。
一个合适的名称对其在现代社会上的影响非常重要。在生活中,一种产品取名恰当,即意味着已经成功一半,如一种质量较差的产品往往仅仅由于其名字吸引人而得以畅销,而那种经久耐用甚至是一个革命性产品因取名不当而被人忽视或没有市场。既然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意识到由于取名不当而导致了介入放射学的“身份危机”(identity crisis),那么,对其重新命名已迫在眉睫。对此,我们应采取极为慎重的态度,运用中文的博大精深,创造一通俗易懂且能反映介入放射学范畴的新名字。如果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则可参考美国同行的一些提议:11年前,著名介入放射学家ernest ring 就极有眼光,前瞻性地提议介入放射学会应在外科之前抢注“endoluminal surgeons” (腔道外科医师)并在此学科之下分出:"endovascular surgeons(血管腔内外科医师),“endobiliary surgeons”(胆道腔内外科医师),“endoneurosurgeons”等。当时,ring 也意识倒如此更名即得罪了外科又会得罪放射诊断同行(有闹独立的嫌疑),因此,最终未被采纳。今天,当我们面临目前的尴尬地位,不由地想到ring是多么有眼光! keller、 becker、hagga 等提出了一些其他可供选择的名称:“imaging-guided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imaing-guided microsurgery”。我们认为将以上洋名拿来直译成中文显得过于冗长,比较贴切的名称为“影像外科学”或“ 影像微创外科学”。
如果说介入放射学不被人们广泛理解仅仅是由于其命名造成的那是不公正的,另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或轻视临床。arrs(美国放射学会)在检讨介入放射医师之所以丢失心脏介入这一重要的领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放射学会未能及时抓住时机,调整介入放射医师的培训制度从而痛失良机,开创了心脏介入放射学却拱手相让给心脏科医师,国内的情况也如此。神经介入放射学的情况也类似,美国的神经介入之所以还在放射科医师之手,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神经介入放射训练时间较长,并有相当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2-23 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24 18:51 | 只看该作者
你改的几个名字还不如“介入放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24 21:04 | 只看该作者
具我所知道的,在湖南省的县级医院做介入放射比较成功的是湘潭县妇幼保健院,记的湘雅二院的一专家在他医院做指导时说,你们有时的病人量和我们快相当了,他们的介入科是放射科人在直接管病人,开处方,说白了,大多数同行考那所谓的职业医师证,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做做介入,不然光写写报告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太需要那个证,尽管大家都把它做为能写报告的凭证,改个手术放射学比较贴近中国人习惯,县医院的介入发展靠我们这些影像科班出身的人,说句大家不介意的话,好多县放射科的人都是那些职业医师没考上,被领导安排到那的些人,所以说国家现在把所有大专三年毕业班的医学影像毕业生通通发医学影像技术学毕业证书是个高明之举,是想提高介入人才的素质啊,我们放射科才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30 06:03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有道理,医院的很多人多搞不懂介入是做什么的,我们解释就要解释很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